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东莆书院人文荟萃

    东莆书院位于现时潮安县金石镇市区中心的金石宫左侧,是一所别具一格的书院。

    据《潮州志・教育志・书院》篇载,书院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为潮州通判阎奇英同东莆绅士建。但是,据《金石镇志》的记载和当地民间的相传,东莆书院则是肇兴于明嘉靖年间的,因为书院的后厅原悬挂有明嘉靖年间海阳县东莆都山兜乡(今潮安县金石镇仙都村)文状元林大钦亲笔题写的“聚奎堂”三个金漆大字牌匾(已失落)。这与《潮州志・教育志・书院》篇所载的清康熙十一年,相距100多年,很有可能是明嘉靖年间创建,清康熙十一年重新修建。

    东莆书院座西北朝东南,设计独特,古色古香,是唐代宫殿式建筑。其主体建筑已废,并改建成礼堂或教学楼,仅存书院的门楼肚和两旁的左右厢房。现存的书院门楼肚为四柱三开门,大门前有一对深灰蓝色的油麻石石鼓,造型极为精致,特别是脚座雕琢的阳刻狮子戏球和花纹,刻工细腻活泼。正门上方有一块石刻门匾,横书阳刻“东莆书院”楷书四字,笔力遒劲,实为名家手笔。两侧仪门上方各阳刻有一块朝向正门的石麒麟门匾。正门和两个仪门门匾下方,中间以一对相朝向的浮雕石狮、两端各以一朝向正门的浮雕石龙为脚座,置于正门和两个仪门的石门楣之上。正门和两个仪门的门楣间各刻有两枚篆体石刻方印。端庄古雅,很具南方特色。

    东莆书院的格局与其它书院大同小异,可是其功能却与众不同。参阅有关书院史志资料记载,书院从总的来说,是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但时代不同,其功能也有不同。唐代为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宋代至清代是私人或官府所立的讲学肄业之所,而宋代的书院以论经籍为主,明清时代则为习举业而设。到了清光绪二十七年,全国的省、县书院改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东莆书院虽作为“书院”称谓,但一开始并不是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而是自建成至民国(潮汕沦陷)时,一直是东莆文人会聚、交流学术之所。书院内设有文昌帝君神塑(建国后被毁)。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全镇的秀才等文人集合于此,举行祭礼仪式,祭祀文昌帝君,场面庄严、隆重,盛况空前;即使是改设为学府,到此就读的学子,也要先到文昌帝君神塑前礼拜,然后才进入课室读书。这一祭礼仪式,一直延续至解放之后,才被废除。

    东莆书院作为一所书院,还有其院产。院产分布于东莆都、上莆都、隆津都(均为现时金石镇所辖)的耕地110亩,以及金石镇市区内的铺屋60多间。每年的地租、铺租收入归书院(改设为学校后归东莆小学)使用,确保文人会聚、交流学术和举行各项活动及东莆小学的办学资金保障。

    作为书院,东莆书院虽有其独具一格的一面,但也有与其它书院相同的一面。这是在潮汕沦陷之后,东莆书院便设置为兴学育才的中小学校址。1939年6月,原东莆联立第一小学的校址―――位于金石宫右侧的三都祠,被日伪区公所和警察所占用,被迫停办两年后,于1941年秋,迁至东莆书院办学,并将校名改为“东莆区立小学”。自此之后,东莆书院便成为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了。1957年,东莆书院还创建为金石镇第一所中学―――金石中学。金石中学迁往马来西亚侨领、东莆小学校友林进华先生赠建的新校舍后,东莆书院又于1996年9月继续复办为现时的东莆小学,并附设东莆幼儿园。

    东莆书院人文荟萃。古时候的金石便有“五里出三大,百步双解元”之称:明嘉靖年间,在这里方圆五里之内,便出了一位文状元林大钦和两位进士蔡大用、潘大宾,他们的名字均有一个“大”字,所以有“五里出三大”的说法;又在清代年间,现金石镇古楼二村陈厝,不上一百步之内,便出了两位解元陈雄恩和陈昌期,故又有“百步双解元”之说。还有明代潮州后八贤之一、明崇祯元年登进士的辜朝荐,以及清同治六年登进士、清廷赐予二品衔赏戴花翎的山西冀宁道按察使陈占鳌等等,东莆书院开设为中小学学府之后,也孕育出了一代代优秀人才,比较有名的有马来西亚皇室丹斯里、曾任过国会议员的林进华先生,有著名画家、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丰俗先生,有高级建筑工程师、原广东城乡设计院副院长林玉明先生……一批出类拔萃的英才。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好梦难圆-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本田偷情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