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王源在潮州

    王源为明代中期官宦,仕途曲折,他任潮州知府历时至少9年,是历史上治潮时间较长的地方长官。
    王源在潮州,史志有多处记述,《明史》和《潮州府志》记载基本相同。明宣德十年(1435),“英宗践祚择廷臣出为知府者十一人,赐宴乃敕乘传行,源得潮州”。
    王源治潮关注基础建设,改造环境,更重视文化教育。
    重修广济桥(又名湘子桥)。王源到任前,广济桥分二段,西桥称丁侯桥已建有10洲9孔,东桥称济川桥,已建有13洲12孔,中段未能建石墩,以24舟作浮桥相联接。桥因年久圮坏,王源决心修筑。他带头捐俸,发动商贾富户捐资。谋众者易成,共得募银万余两,兴工修筑,全桥23墩全面复修,换24只新船为浮桥,并以3条铁索,每条重4000斤连结24舟。因修桥尚有余资,对原来亭阁进行改造,建亭屋126间,并构筑12座风格不同的桥楼分布在亭屋间,遂出现历史上最壮丽的“海边楼阁,桥上亭台”的景观。王源还废除原有二个旧桥名,统一称为广济桥,取“济百粤之义”。
    培修四厢堤。明代潮城近郊四厢“堤长六百余万丈有奇,障水田数千万顷,沿堤上下居者鳞集”。(见顺治《潮州府志》洪孝生《王太守修堤记》)明代中期部分穷苦民众、迁徙流民,依江伴堤而居,是历史和自然环境所使然。正统元年(1436),潮州发生洪灾,“河堤冲决”,“溺死人畜”。潮州府及海阳县均上奏朝廷,海阳县还奏请“潮阳等县人夫协力修筑”。(见《明清实录潮州事辑》)王源看到洪灾的危害,决心培修四厢堤防,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四厢堤数百里的培修工程。
    立社学、置乡校、讲乡约,是明代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和道德的普及教育。
    社学,是仅次于县学一级的地方教育机构。由元代开始,以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老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四书五经等。明代沿袭旧制,教学内容略有改变。“凡近乡子弟年十二以上二十以下入学肄业,故当时文教翕然兴起”。(见饶宗颐《潮州志・教育志》)至正统元年朝廷强化社学教育,令各地州府县官严督功课,并选拔学习成绩优秀的社学补进县学生员。王源兴办社学十余所。
    乡校及讲乡约,是对民众进行文化道德教育的机构和活动场所。讲乡约,即是讲述同乡人共同遵守的规约,当时,社会流行吕氏乡约的做法。其约曰:“凡共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讲乡约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诲导民俗,不失是一种好形式。王源置乡校讲乡约,并不是一般应付朝廷的政令,而是精心组织和策划。如在筑广济桥余款中,“建亭(乡约亭)设先圣四配、十哲像,刻蓝田吕氏乡约,选约正,约副偕士民朔望宣读,而讲肄之出乎至诚,远近感动”。其时王源建乡约亭在何处?就在西湖山,惜旧迹难觅。
    王源治潮,还在正统元年重修海阳县学宫、正统二年修建周元公祠、城隍庙等。均有庙记、碑记传世。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私房钱-2011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迷失的少女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