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一朋友同到
揭阳,我特意让他带我到京北渡看看。虽然从未到过这个古渡,但我也常神游其间。
幼年时,祖母很喜欢听
潮剧《苏六娘》,我无意识地也就跟着听,那时我还不能理解这个剧本的沉重主题,倒是为桃花与渡伯的斗歌所吸引。后来读了些书,知道这个渡伯摆渡的所在叫炮台古渡,民间习惯称为京北渡,是苏六娘从家乡
揭阳荔浦到潮阳西胪表哥家的必经之渡;同时我也知道了这个剧本原来是在批判封建礼法对妇女的逼害。当我为
潮汕在明代就出一位“妇女运动先驱”苏六娘敢于突破封建专制的条条框框、追求自己的幸福与自由的生活而由衷感佩时,又知道原来戏中的圆满结局,只是剧作者的追求与愿望而已。据《
潮剧志》等有关资料载:苏六娘与表兄郭继春自幼青梅竹马,又曾同窗共砚,互生爱意,谁料苏氏族长与老父强将六娘许与讼棍杨子良;六娘誓死不从,族长动用宗规族法,把六娘装入布袋、下坠石头,投于京北渡,后浮尸西胪,为渔民所捞,继春视之,抚尸恸哭,未几忧郁而终。六娘之骨为村民葬于西胪白屿山腰,当地村民香火供奉不断。
在《苏六娘》一剧中,我很欣赏乳娘这个角色,倒不是洪妙先生将她演活了,而是这个无知老妇在有意奉承少东时,反把恶讼的丑相表现无遗。她在行至
潮州时看到一座“是亭勿歇雨,是门勿关”的建筑物―――“节义坊”,与少东的精彩对话,若隐若现地道出她在杨家被主人奸污之事。
苏六娘与乳娘正好是生活在封建礼法下,备受逼害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妇女。虽然六娘敢于突破和反抗,但毕竟是牺牲了自己活生生的命;乳娘虽然能活下来,只是货乳为生,且又备受主人逼害,何其苦也!不管是民间建造的六娘孤冢,还是官方批筑的节义牌坊,都是封建礼法吃人的生动再现。在这种礼制下,妇女只是一具没有思想、没有自由、没有情欲的行尸走肉,如果服从这种礼法,乳娘就是榜样,如果反抗这种礼法,六娘就是下场,虽殊途而同归。
现代生活首要是文明,妇女权益受保护已写在法律的条文里。然而在一些偏僻的山村,由于封建礼法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妇女受逼害的事件不时发生。只要我们的“半边天”能拿起法律的武器自我捍卫,自由平等的生活就属于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