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九县十城隍


    
    清嘉庆十二年(1807),棉湖设立揭阳县佐堂(相当于副县级),行使县级职权,分治揭阳西隅,并在现今的方围居委三角埕建造一座与县城相应的城隍庙。这座城隍庙保存至今仍基本完好,墙壁为贝灰沙土结构,屋顶为杉木瓷瓦结构。当时,潮州府设置九个县,每个县城都建有城隍庙,本是九县九城隍,而棉湖不是县城而建起了城隍庙,排行第十。这样便有了潮州九县十城隍之来历。
    为什么要在棉湖设置佐堂,建起城隍庙?这应从棉湖当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说起。
    棉湖建置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棉湖已形成城寨,具备城防的规模。这里出土的宋代钱币,反映了当时棉湖商贸繁荣的历史;长达60多丈的棉湖桥,是宋代揭阳最大的石桥。《揭阳县志》载:“棉湖桥在霖田都,外通鸿沟,长60余丈,今废。”说明这一时期棉湖的生产力已达到较高水平。明洪武三年(1370),霖田都巡检司署由巡检黄传铭自东园湖口村迁入棉湖,地址在今棉湖影剧院,门口特书“湖口旧署,揭邑吩咐”八个字。从此之后,棉湖更加繁荣,成为明代揭阳西部重要的集镇,更显示了棉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地位。但同时,棉湖也成为“山贼海寇相继剽掠”的对象,故“村市乃筑墙为寨,设兵驻守”。至清顺治、康熙年间,为确保本地安宁,故设立棉湖营汛,隶潮州总镇右营镇标统辖,署弁兵为卫。由于治安有保障,使人口逐步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康熙七年(1668)11月,棉湖发动有关人士捐资修建榕江码头,使紧靠榕江南河的棉湖水运业更加发达。水运可上溯里湖、河婆,下通揭阳、汕头。加上陆路运输,水陆交通并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制糖业,周围村落糖寨处处皆有,镇区土糖加工作坊、糖仓到处可见。如:红糖大规模运销京津沪、江浙苏杭一带,出口量为当时全省之最。其中棉湖所产的“湖赤”(赤砂糖)享誉京津及华东。制糖业的兴盛,带动了本地榨油、粮食及手工业的同步发展。乾隆嘉庆年间,棉湖已有20多个重要行业,商号达 600余家。
    棉湖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人文蔚茂,文物古迹众多,早在宋代,就有进士王敏任潮阳县令。及至明清,更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林景拔,清康熙壬辰进土,入翰林;林德镛,康熙六十年殿试钦点第一名,为武状元;杨世达,任汤阴县令,治理汤阴10年,政绩卓著,兴修水利,创办义学,并重建岳王庙,撰修《汤阴县志》10卷行世,作为民族英雄岳飞故乡的父母官,吏廉政丰,垂誉丹青;还有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的虎门副提督、潮州总兵卓兴;有集诗书画于一身的曾习经,被梁启超誉为“有清易代第一完人”,是“岭南近代四诗家”之一,等等。文物古迹方面:据调查,有文物点、古遗址、石建筑、革命遗址等160多处。如棉湖古八景:云湖两月、东关两帝、花果古寺、池尾新宫、谈经两亭、沙滩热闹、鳌头独占、北阁佛灯。现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兴道书院等9处。1996年,棉湖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棉湖从宋代以来,经济较为繁荣,文化较为发达,是人才荟萃的地方。《潮州府志》所载清代巡检王秀所作的《棉湖社学碑记》中写道:“棉湖距县治六十里,为霖田都巨镇。土田肥美,民物殷饶,衣冠之族,弦诵之家,甲于通邑。”鉴于棉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清代揭阳地域广阔,霖田都又离县城较远,为便于行政管理,清嘉庆十二年(1807),湖口巡检署移往河婆,改称河婆巡检司,当时,原棉湖湖口巡检司衙署升格为“揭阳县佐堂,并建造棉湖城隍庙。佐堂的设立,加强了对榕江中上游所属地域的管理。管辖范围除今上砂、五云以外的整个揭西县及今揭东县的白塔、龙尾、霖盘等地。辖区长达40公里,宽20公里。使棉湖成为清代中期之后榕江中上游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啤酒罐-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偶遇+请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