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唐宋潮汕有大象


    它们成群结队,蹂食庄稼,为害不在鳄鱼之下
    
    大象是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动物,主要分布于泰国。目前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尚存少量,现已成为一种珍贵的高级动物。然而,古代的潮汕曾出现数量较多的大象。
    现潮汕地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夏长冬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可是,唐宋时期潮汕的气候还比现在更加潮显炎热,属于热带气候。这一时期,潮汕是一片热带丛林雨区,江湖沼泽随处可见,鳄鱼和大象等热带动物时常出没。
    据我国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提出的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趋势看,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是中国气候史上第三个温暖期。这一时期,潮汕已经出现了野象。唐・刘恂《岭表录异》云:“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笏。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可见唐时潮汕已出现过野象,并曾遭到捕杀。
    两宋时期,气候时冷时热,但地处南中国的潮汕气候仍能适应大象的生长。《宋史・五行志》就有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野象数百食稼”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潮州象》一文也载道:“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井于田间,使不可犯”。宋莘《视听抄》也云:“郑文采潮阳人言,象为南方之患,土人苦之,不问蔬谷,守之稍不至,践食立尽。……自潮阳来,必经夔江岭,此处最多,先使人行前探之,或遇其大群,有候数日不去不敢行者,监司巡历饬其保甲鸣锣鼓赶逐之,顽然若无闻也,必俟其自散去,乃敢过”。由此可见,宋时潮汕仍有大量野象出没,它们成群结队,蹂食庄稼.滋扰人民,其“为潮之害,端不在鳄鱼之下也”。
    既然潮汕历史上:曾出现过大象,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潮汕消失了呢?宋以后的元明文献较少记载潮汕大象的情况,关于它们的消失时间,笔者认为可能在明中叶时期。明中期以后,潮汕气候变得异常寒冷,出现了积雪。明陈天资《东里志》载:正德四年(1509),“冬十二月,大雨雪,深尺许。”正德十年(1515),“飓风,大雨雹,海潮溢,淹没田、庐、禾稻,人畜死者无数。”明嘉靖十一年(1532),“冬十一月凝霜为灾,草木皆枯,虫、鱼冻死。”这种异常的气候,迫使大批野象迁徙,不然将遭受到灭种之祸无疑。另外,明中期以后,潮汕地区增置饶平、惠来、普宁澄海四县,昔日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得到了充分开发。这种人为开发必然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使大象难以生存下去,被迫迁徙。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的潮汕曾出现数量众多的大象,后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消失。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帮忙

潮汕搞笑短剧:浪漫的代价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