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主要有二义:一、一分一寸,比喻微小;二、原是度量的单位,后泛指说话或做事的恰如其分。
词例:
一义
《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 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
《史记・苏秦传》:“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唐・韩愈《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二义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也没有个黑夜白日闹的。”
现代书刊文章,也有这个说法:
廖心文《翠节丹心,永照人寰――王幼平大使对周总理的怀念》:“会议结束后,周总理亲切勉励使节们要注意树立新中国的形象,当好国家的代表。他说:‘要谨慎严肃,谦虚认真。行动合乎立场,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
潮语义同,有“者两件衫裤,长短差不多,真是短无分,长无寸”(一义)。“你说话欲有个分寸,正不会乞人取笑”、“你做事有分寸”、“伊做事无分无寸”(这些均属二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