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某年饥荒,彩塘镇市头村的“太子爷同身”,是个食量很大的神棍子。饿得发慌,就散布说:后天太子爷要“出神”游街保佑乡民平安。
老爷出神游街,其实就是“同身”游街,家家户哀悼必须在门口设香案,摆供品。
那天一早,阿字嫂最先起来,在案前摆了一盘“搓颗包”。“同身”出庙见到“搓颗包”立即一口一个地塞往肚里去。阿字嫂看着习头痛,又不好直说只得边捧边跪拜边说话:“请老爷食遭遭,请老爷食遭遭!”意思是说:请“同身”不要全部都吃了,也应该吃吃别家的供棵。“同身”肚子饿得厉害,哪管阿字嫂说什么:只管把她整盘“搓颗包”吃光了。
从此,“市头老爷食遭遭”就成了人们的一句口头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