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58年实行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
潮汕地区很多农村的生产队长是个苦差事,大多数人不愿意干,一些地方进行抓阄任命队长,即由有资格的男社员于冬种之后按人数等量制阄,其中一阄写有“队长”字样,抓到此阄者任队长一年。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潮汕某村的邱老三不意中竟抓到“队长”一阄。邱老三除了大叹“倒霉”,也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干上。
转眼年关到,有“海外关系”的人家陆续盼来了“过年番批”。邱老三没有这个盼头,其父过番三十余载,日子过得很艰难,自顾无暇,从无寄过一毫只回唐山。没有接过父亲番批的邱老三忽见“半夜出阵日”,父亲给他寄来了新加坡币200元(在那个时代,可是个大数字),还有随批信函,写的是:
“欣悉吾儿荣升生产队长一职,统率部属五百余众,吾宗五代以来,吾儿首登荣华,此全赖吾祖余德福荫,贺之贺之。愿吾儿不辱使命,克尽职守,敬仰上司,团结同僚,体恤下属,勉之勉之。吾儿当须洁身自好,嫖赌二字切切勿近;衣食自足之余,广积余资,修建祠堂,光宗耀祖,至嘱至嘱。念儿走马上任之初,需些须应酬,汇去叻币二百,聊凑此款……”
原来,邱老三抓阄当上队长之时,恰有过番的乡人回乡省亲,知悉此事,返新加坡后,邂逅在码头“当咕哩”的邱老三之父,对其戏弄曰:“你儿当官做生产队长了。”邱老三之父喜极,倾平生积蓄寄给儿子当贺金并请写批人写了上述充满了自豪的信。
邱老三哭笑不得,在回批中与父亲开了玩笑,写道:“父若年年寄二百,我定年年当队长。”
毕竟,邱老三是通情达理的孝子,知道父亲日子过得不易,事后后悔玩笑开过头,赶快再写信宽慰父亲。据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邱老三一家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农民。富了的邱老三首先想到漂泊在外的父亲,跑到南洋把父亲接回来颐养天年―――这是后话。当年,这个番批笑话流传很广,还衍生出很多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