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不该消失的历史建筑

    人们都称我为新潮人,虽然在汕头居住的时间不很长,却也亲眼见到汕头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时,汕头最东的建筑就在现在的君华大酒店位置,叫汕头商场,往东就全是沙滩了。汕头的城市建筑真可谓是日新月异了,然而我却总也忘记不了那些曾经肝胆相照的老朋友――几个消失的景观。

    1984年,我第一次在汕头过国庆。听说在市政府门前有文艺大游行。我们几个新来汕头大学的老师,从D浦赶到了外马路。那里已经人山人海,我们只认得那个标志性市政府的大门,便挤了过去。只见门前摆了一排桌椅,原来是主席台。那时的官员我们也不认得,但当他们听说我们是汕大来的,便热情地让我们坐在那里,第一次饱览了曼妙的潮汕民间艺术。后来多次从历史照片中看到,那个并不高大、却威严无比的门楼,就是当时汕头的象征。我也在那里留了影,作为生活在汕头的标识,连同那并不高高在上的主席台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再一位朋友是红砖楼,它也是个标志性建筑,我们骑自行车,从中山路回汕大,见到红砖楼,就知道要在这里拐向右侧的路口了。有一次,我带儿子、女儿骑行到这里,他们骑得快,到这里不知转弯,沿着红砖楼又一直“前进”,居然又骑回了中山路,幸亏被我截回,告诉他们对准红砖楼北门的那条路,才是正确方向。其实许多城市广场中间都有一个标志性建筑,嫌它妨碍交通,完全可以从地下通道进入,一如西安的钟楼。没有必要把它变成并不美丽的“牛肉丸”。何况红砖楼本身又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载体。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最喜欢去的就是当年的人民广场,四周绿树成荫,青少年在中间踢球,老年人在老树下品工夫茶,靠近邮局的一面,是摆卖各种小商品的集市。花鸟虫鱼,无所不有。人们不一定要买什么,流连其中,体验那种人们之间和谐的气氛,听听那如歌似乐般的潮汕话,就是乐趣,那真是“人民”的广场。曾几何时,全国学大连,铲树种草,结果弄成为一个裸体广场,白天几乎空无一人。我曾经写文章讥讽说:老树林立的旧广场,好像《红楼梦》贾府里的焦大,虽然耿直,却始终忠心耿耿,默默地为人服务;而那些人工养护的小草,就是林黛玉,坐不得,碰不得,还要专人以稀缺的水源养护她。“树是地球的肺,而草只能是地球的衣。一棵树就是一个小水库,还能固土,能遮阳。”而现在人民广场等候公交车,那真是活受罪。我在文章中曾经说:“家乡是什么?除父母的皱纹外,就是儿时的老树古井。汕头市在扩建龙眼路时,在路中央保存了一棵老树,赢得多少华侨老人的感动啊。”可是不久,这棵我曾经引以为豪的老龙眼树,居然也被砍掉了。没有了这棵树,“龙眼路”就没有了归宿和依靠。这条路的文化之根被拔掉了。有人会说出一大推砍掉的理由,其实都是不顾及文化的借口,即使这棵树真的死了,也可以把它做成雕塑,或筑透明的玻璃屋把它罩起来,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

    我怀念这些极具生命力的文化景观,如同老朋友一般,并不是说所有拆掉的、改造的建筑都值得保留,那样社会还如何发展?老市政府大门、红砖楼、人民广场、龙眼树,都是一定时代和地域的载体。如何处置他们,应该征求公众的意见。

    现在还有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处在危机之中。例如广澳山的古炮台,正在推土机的轰鸣中颤抖;潮人曾经赖以生存的达濠盐场正面临消失,能否最后保留一个“海盐博物馆”,让后代知道我们海洋文化祖先“晒盐”的辛苦;外马路东征纪念馆的西楼,原蒋介石的办公场所是否应该恢复历史原状?藏在原公安局外国人管理处后面的桂园,是当年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的公馆。蒋曾任东征总司令,兼潮汕善后督办。那时他还是革命分子。他毕生不赞成“台独”,不愧为一个民族主义领袖人物。许多台湾朋友慕名而来,看到桂园荒废的样子,他们会不会怀疑我们对待“台独”的态度?原英国领事馆多么适合作为历史文物开放,而现在被一个单位占据。原日本领事馆的建筑也不再适宜作办公楼,理应让其归还历史。

    历史不能造假。我坚决反对有些地方“拆了真的建假的,建了假的乱真的”。历史建筑是祖国真实的存在。须知,祖国,祖国,有“祖”才有“国”,对于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毁之需慎之又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

    行动起来,保住汕头的历史文脉,是每个汕头人的责任。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涝屎日本仔

潮语电视剧:选!选!选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