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鱼行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潮汕地区经营水产品贸易的机构分为几种:批发的商铺称为鱼行,零售的包括:有店面的称为鱼店,有摊位无店面的称为鱼贩,另外还有沿街叫卖的流动小贩。在潮汕地区,鱼行共有数百家,曾经盛极一时,因此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行规流传下来。
    鱼行之设本来是为渔民服务的,对水产品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鱼行老板都是当地比较有势力的人,所以一些黑心的鱼行老板借机盘剥渔民,使渔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盘剥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渔民交货过秤的时候,鱼行要往下扣斤两,一百斤出头只算一百斤,鱼行叫做“扣斤底重”。
    第二种,鱼行内部有隐语,名曰“鱼僻”,用来欺瞒渔民。秤手报重量时,不喊“一,二,三”等渔民听得懂的数字,而是喊“幼,犁,冬”等“鱼僻”来代表数字,渔民听不懂,不明所以,糊里糊涂地画押认账了。等到对账的时候,渔民发现有诈,却已经太迟了,只能认下这哑巴亏。
    第三种,由于渔汛、气候、行情等因素的变化的影响,鱼价不稳定,忽高忽低,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也有的是因为鱼行老板从中做手脚,而导致鱼价变化极大。有时,同一天的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甚至相隔一个小时,鱼价都各不相同,鱼行就是利用鱼价的涨落来垄断市场的。有的无良老板,在渔汛旺季的时候把冰价提到渔民无力购买的高度。渔民买不起冰,无法储存捕到的鱼,只能把鱼忍痛贱卖给鱼行。有俗谚云:“渔民苦,鱼多贱过土。”还有一种渔民的说法是“鱼金鱼土”,意思是捕不到鱼的时候,鱼贵如金;鱼捕多了,又贱如土。
    第四种,鱼行有个不成文的规例,就是鱼行员工,特别是掌秤的和记账的,都可以在渔船靠岸的时候,任意上船拿鱼而不用付钱,名为“尝鱼”。所以,不少鱼行员工练就了一手“抓鱼”的本领。渔船刚靠上码头,他们就人手一个大筐,分头跳上不同的渔船,借由和船老大寒暄的机会,先看好自己要的鱼虾,寒暄几句之后,便毫不客气地把看好的鱼虾放人自己的大筐里。这些鱼虾,一般都是船上最大最贵的好东西,如龙虾、大黄花鱼等。接着他们回到码头,把鱼虾藏好,又上另一艘船去拿鱼。这样,不到一会,便拿到了不少又新鲜又名贵的大鱼,之后便有约好的鱼贩子来他们这里拿鱼,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一些老渔民说,一艘渔船刚一靠岸,这“第一道工序”至少要损失七八条上等好鱼。不过要是遇上淡季,这些人也稍有节制,不会上船拿鱼。
    更有甚者,是为“渔霸”。渔霸财大气粗,骄横跋扈,与官府勾结,他们对渔民的盘剥已不仅仅是上面所说的那些形式了,有的渔霸拥有枪械和武装,对敢于和他们对抗的渔民,则私设公堂,严刑拷打,甚至杀人灭口。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实行“渔改”,有一些身负血债的渔霸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鱼行对促进潮汕地区的渔业生产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比如,鱼行会在淡季向渔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解决收入低微、生活困难的渔民的燃眉之急。而对于一些无钱造船的渔民,鱼行还出资帮助他们造船,不过,代价就是渔民要把自己捕获的水产品全部卖给资助自己造船的鱼行,造船费用在水产品中逐年扣除,这叫“行内船”。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竹木行“指语”
  • 下一篇:佣行习俗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鬼子进村(华龙影音打造-全场高清视频)

    潮汕搞笑短剧:电梯怪事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