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出花园

    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一些地方举行成人仪式。一般是由当地党委政府批准,共青团等组织举办。年满18岁的青年面向国旗宣誓,同时还开展植树、志愿服务等活动。而在潮汕民间则早在18岁的三年前,就有成人仪式一一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称为“七夕节”;由于当天晚上,妇女用彩色线穿七孔针,望天上的织女乞巧,故又名“乞巧节”,是全国性的民间传统节目。但潮汕民俗却把这一天称为“公婆母生”,家中若有15岁(虚龄)的孩子,通常要在这天举行“出花园”礼仪,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成人,可以走出花园,踏上社会。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有三种传说:
    其一是说宋仁宗出世以后,日夜啼哭不止,厌食不睡,日见消瘦,危及生命,皇宫御医虽设法医治,终不能奏效。此事惊动朝臣及皇亲国戚,宫里有人举荐民间一妇女,调养孩子很有办法,病弱难养的孩子经她的手,个个乖巧健壮。宋仁宗经此妇女悉心调养护理之后,果然不再啼哭,寐食正常,身体很快恢复健康,且天真灵敏,逗人喜爱。皇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悦,亲往探望孩子。正解开衣襟给孩子喂奶的那位妇女,闻说皇帝到来,匆忙放下孩子,自己爬到床底下去。由于惊恐过度,喘不过气,终于绝命。皇帝深感惋惜,除给厚葬外,嘉封她为儿童保护神,并专称她为“阿婆”。阿婆后代宋末逃难到潮汕述说了祖宗佚事,感动了敬神信鬼的潮汕妇女,她们给阿婆安设神位,因未明阿婆生日,就将她去世的七月初七称“阿婆生”祀拜,后来改称“公婆母生”。
    其二是说几百年前,潮汕有一对夫妇,依靠磨豆腐和卖青草凉水度日,虽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被称为“慈善公婆”。老俩口年近花甲,但没有儿女。一年春天,老头身染烂疮,步履艰难地上山采草药治病,不料途中遭雷击身亡。老太婆,痛不欲生,思念夫妻俩一生慈悲为怀,辛勤操劳,没做半点亏心事,为何遭此报应?不是苍天无眼,就是神佛不公!她大声呼嚎,借问苍天!并请求乡亲在丈夫背上写上“神无灵,佛无应”六个字。
    一年之后,老妇在大路口卖凉水听路人议论:皇后产下太子,背上有“神无灵,佛无应”字迹,日夜啼哭,医治无效,朝廷张榜招贤,寻找民间能人人宫为太子治病。老妇暗自思忖,莫非老头转世?便应招进宫。人宫之后,老妇抱起太子,窃窃私语:真是善有善报啊!太子突然不啼哭了。老妇对着太子背上的字念道:“神有灵,佛有应,太子根基千年长!”然后用手轻轻在太子背上一摸,太子背上的字迹全部消失了。皇帝闻知此事,立即摆驾回宫,老妇惊慌失措地钻进床底下躲藏。皇帝抱起乖顺嘻笑的太子,喜逐颜开,即宣老妇进见。宫女四处寻觅,不见老妇踪影,最后在床下发现一双鞋子,人们终于省悟,这是老妇升天时留下的。皇帝即赐封老妇为“慈悲娘娘”。
    潮人便把老妇仙逝的七月初七定为“婆母生”,亦称“公婆母生”。  (参阅晓光《公婆母生的传说》)
    其三是说潮汕有一户人家,丈夫久居外洋(一说外出经商),妻子孤居寂寞,便与另一男人相爱。一天,丈夫突然回家,当床撞见,一怒之下,抡起菜刀,把两人同时砍死。因怕事情败露,官府追究,便把尸体埋在床下泥土中。后采另娶妻育儿,但生下的儿女都暴病天逝。因此怀疑冤魂报复,便给他们设立神位,于七月初七虔诚祭拜。以后生的孩子,都能健康长大。人们认为这是公婆母的神恩,于是仿效,沿为习俗。
    潮汕各地请公婆母神的都是有15岁以下孩子的家庭。神主香炉有的放在橱柜顶上,有的放在床顶,也有放在床脚边的,逢七月初七祀拜。同一父母如有多个孩子,可共奉一香炉,直至最小的孩子15岁出花园后,才把香炉送人江河大海。
    出花园拜公婆母,一方面是答谢公婆母神庇佑孩子成人,另一方面是祈求孩子成人后,平安大吉。奉拜公婆母的祭品,用竹篾编织的大胡盛着,置于父母床中。祭品各地不大相同,通常有三牲(鸡、猪肉、鱼)、果品、 12碗甜汤丸、12盅乌豆酒、茶、纸钱等,有的地方还有豆腐干、粉丝。    
    孩子出花园要理发洗头,大清早要,用12对花:月季花、仙草、茉莉花、柳枝、菊花……洗澡(有的地方洗澡可在前一天晚上),然后穿上新衣服、红木屐,千干净净地在公婆母神前焚香点烛跪拜,最后献纸钱、元宝。有的地方在祭拜结束时,还要孩子站到摆祭品的筋里,由母亲喷上石榴花水后跳出,称为“跳出花园墙”。拜别公婆母后,一些乡村还要给孩子喝一碗由猪内脏煮成的汤,称为“换肠肚”,意味着孩子已不是小孩肚量,而是成年人器量。
    出花园礼仪结束后,或全家团聚吃饭,或请亲友一起吃饭。出花园的孩子要坐“大位”,每款菜肴都需孩子先举筷子“剪彩”,并需吃一公鸡鸡头,俗称“出花园,咬鸡头”。据民俗研究学者郭马风先生考证,出花园穿红木屐和咬鸡头的习俗源于明代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的故事。传说林大钦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红鞋,穿着木屐上学。一天放学回家,见一老头抱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有一付对联纸,一张空白,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此公鸡,对不上只还他一张对联纸。大钦站了一会,对曰:“冷月影中枝’。老头觉得他对得好,此句蕴含小大钦他日夺魁折桂之抱负,故爽快地将公鸡送给他。到家后,他父亲宰烹了公鸡,将鸡头奖励大钦,希望他日后能独占鳌头。后来林大钦果然得中状元,扬名天下。儿门因此认为穿红木屐、吃鸡头是好兆头,让孩子出花园时穿红木屐和吃鸡头。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戏神田元帅
  • 下一篇:潮汕赛龙舟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励志剧:情暖万人乐(第一集)

    潮汕搞笑短剧:戏骗子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