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搭(虫加旁)是饶平海山、G州、拓林、黄岗等地讨海人的一项作业。(虫加旁),是海生贝类的外壳,可因多种原因脱落,随着海潮涨退的关系而积聚在某海域之处,常以人工捞搭起来卖给灰窑用火烧煅作建筑材料之用。用海(虫加旁)烧煅的贝灰是
潮州人特有的建筑材料。
潮人划着船到海湾中打捞贝壳类脱落的外壳通称“搭(虫加旁)”,又称“牵(虫加旁)”。在位于饶平凤屿之南与南澳岛西北面,长山尾之北的海湾中,其海水深约20米左右的海底之处,通常有无数贝壳随着海潮潮汐的涨退俗称“流路”聚积而形成天然的(虫加旁)场,是历来搭(虫加旁)的主要区域,过去每逢顺风顺水(俗称“风面好”)时,来自饶平、潮安、
澄海、
揭阳等地的搭(虫加旁)船都集中在这里,有时多达四五百艘,笔者曾亲临(虫加旁)场,只见(虫加旁)船穿梭,川流不息,争占“流路”多搭(虫加旁),常发生两船相撞,绳索牵缠,熙熙攘攘,形同海市。每只搭(虫加旁)船通常是3至4人。牵(虫加旁)时将特制的网兜(俗称“靴”)(虫加旁)缠扎在一条长度约36米,直径约5厘米的大绳索上,手拉着索有序沉入海底层拖捞,故称“牵(虫加旁)”,这种作业打捞必赶潮汐涨落,起早摸黑,操作艰难劳累。凡初次下海搭(虫加旁)的人,个个手掌磨擦得皮破血流,疼痛难忍,时长日久则结满厚茧,这种讨海搭(虫加旁)的艰难劳作,每次出海每只船能牵捞到的海(虫加旁)也只不过是3至4立方米。
潮州有句俗话说:“赚钱如搭(虫加旁),使钱如烧灰”。笔者在(虫加旁)场见到有位老船工时,他对我说:“搭(虫加旁)钱难赚,个钱掰做二。”
今日,随着水泥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贝灰砂浆的用量已有所减少,而且 船已多采用机械化转速操作牵捞,昔日靠划船出海搭(虫加旁)的情景已日见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