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习俗“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称为“七夕节”,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传统节日。但潮汕民俗却把这一天称为“公婆母生”,家中若有15岁(虚龄)的孩子,通常要在这天举行“出花园”礼仪。因为人们认为:孩子们小时候生活在无忧无虑的花园里,到了15岁这天才走出花园,长大成人。

    “出花园”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有三种传说,其中传说比较广的版本是:

    宋仁宗出世之后,日夜啼哭不止,厌食不睡,日渐消瘦,危及生命,皇宫御医虽设法医治,终不能奏效。此事惊动朝臣及皇亲国戚,宫里有人举荐民间一妇女,调养孩子很有办法。宋仁宗经此妇女悉心调养护理之后,果然不再啼哭,寐食正常,身体很快恢复健康。皇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悦,亲往探望孩子。正解开衣襟给孩子喂奶的那位妇女,闻说皇帝到来,匆忙放下孩子,自己爬到床底下去。由于惊恐过度,喘不过气,终于绝命。皇帝深感惋惜,除给厚葬外,嘉封她为儿童保护神,并专称她为“阿婆”。阿婆后代宋末逃难到潮汕述说了祖宗佚事,感动了敬神信鬼的潮汕妇女,她们给阿婆安设神位,因未明阿婆生日,就将她去世的七月初七称“阿婆生”祀拜,后来改称“公婆母生”。

    出花园拜公婆母,一方面是答谢公婆母神庇佑孩子成人,另一方面是祈求孩子成人后平安大吉。孩子出花园要理发洗头,大清早要用12对花洗澡(有的地方洗澡可在前一天晚上),然后穿上新衣服、红木屐,并躲在房子里,不能踏出家门。清早,孩子的父母便把预先准备好的猪内脏,包括猪肠、肝、肚、肾、心,各取一点点煮成猪内脏汤,并下点糖,让孩子吃下。寓意有两种说法:一说小孩到了15岁,要“换肠换肚”。意思是说,抛弃不成熟和肮脏的东西,增添新的知识,以成人的姿态出现;二是寄意祈望小孩长大成人后有“肚内”,即知书识礼,明白事理,懂得忠孝节义,待人有度,成熟。猪肠、肚、肝、肾、心,都是猪腹里取出来的,潮汕俗语称“腹内”,衍生俗语“肚内”。奉拜公婆母的祭品各地不大相同,通常有三牲(鸡、猪肉、鱼)、米果品、12碗甜汤丸、12盅乌斗酒、茶、纸钱等,有的地方还有豆腐干、粉丝。接着请出公婆神的神炉,并由父母指点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以上程序进行完毕后,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有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芹菜等为主,其意是孩子吃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六合”;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明伶俐;芹菜,“芹”潮音“勤”,寓意孩子长大后,能吃苦耐劳。出花园的孩子上酒席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孩子要坐“大位”,每款菜肴都需孩子先举筷子“剪彩”,并需吃一公鸡鸡头,鸡头朝着他(她),俗称“出花园,咬鸡头”,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然后是跳“胶掠”,竹箕早盛放着米果品、糖果和花生米。出花园的孩子要从竹箕上跳过,往返多次。同时出花园者还要邀来邻里的小朋友,一边吃糖、吃花生米,一边戏耍。出花园礼仪结束后,或全家团聚吃饭,或请亲友一起吃饭。

    与传统“出花园”的繁缛程序相比,现代的“出花园”习俗,早已演化为简单的“成人礼”。有的父母邀亲友在餐厅内摆上一桌丰盛的“花园宴”,或选购带有吉祥之意的金饰为孩子庆祝“成人”,简便时尚的新型“成人礼”渐被越来越多的潮汕人所接受。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男人的吻-2011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