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攻下长沙,夺了沣洲城,威震天下。崇祯皇帝恐慌万状。经人奏议,对陈(人称“陈公”)临危授命,封为九省巡按、十三省监军道及御前指挥使(后人把家隆澳乡称为指挥乡),率大军往沣洲解围。
陈,原籍福建漳浦人,幼年随父移居南澳岛隆澳后宅。他少年聪敏,拜铜山岛(今东山县)人,著名学者黄道周为师,学识增长很快。天启元年(1621),考中了福建举人,四年后中了进士,带夫人谢氏(隆澳龙地村村尾人),到浙江省慈G县任知县。该县地处海滨,海盗猖獗,陈设法防御,使民得安宁。崇祯十一年,任袁州推官,因剿贼有功,便转到湖南当右参议,仅一月便平了当地贼患。这次御封童职是皇帝看中了陈之才干,把这位文官作武官用。
陈奉旨之后,在衡永募,得精兵六百人,带一批将领,先取常穗县。战前,对官兵们说:“我陈与众位奉圣命出征,胜同功,败同死,消灭贼军,就在此行。”官兵―齐拼命,旗开得胜,把起义军击退,收复了常德。又招练乡勇,乘胜进军沣洲,在城下结营。张献忠出战,屡战屡败,便死守城中。陈率兵急攻,当夜激战,强登上城去,大获全胜。远近义军,望风来降,陈军向义军一连夺回了九个县。
陈凯旋常德县,抢修器械,鼓励士兵,想迅速拿下全湖南,然后夺回湖北。可是,事与愿违,没有多久,长沙失陷,义军又攻沣洲。参政周鸣歧向陈求援。陈下令如徽,率领五千兵守卫常德,自己带五万兵增援沣洲去了。但是,常德又告急,他便发兵往常德。张献忠率大军进攻,守将如徽守不信,弃城西逃,常德重新被义军占领了。陈腹背受敌,对天长叹:“如徽这小子,误我事。我只有决一死战了!”于是,收集残兵九千人,和新募来的弩手六百人,再向常德进军。
这年残冬,陈与张献忠在鳌山铺相遇。张献忠向陈佳话:“我张献忠是有义之人,有言在先,要答谢你施舍之恩。~我三碗麦糊,今退避三舍(90里)地!”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段前情。张献忠是陕西人,起义前因家乡受灾,四处飘流,三餐难度。有一天,年龄与他相仿的陈,前往京城赴考,歇于北方一旅店。陈在店内吃麦糊时,只见一个人在店门外张望。胡子又乱又长,看不见嘴巴。估计是流浪者,肚因寻食。陈好奇,想看这见不着嘴唇的人,是如何饮食的,便招呼说:“喂,欲食进来,我给你一碗糊。”那人真的进来。只见他从衣袋里取出两个夹子,各将唇上胡上分两边夹住,露嘴狼吞虎咽起来。陈很是同情,便再赐二碗。来人食饱之后,尊敬地请问了恩人姓名,然后作揖道:“我小名叫张献忠,食你三碗糊,来日,自当报答!”说完扬长而去。
这时,张献忠阵前真的将军队连退三舍地。他见陈仍在后面率军追赶,便回头说:“我已报你赐食之恩,请你带兵回去交等是正义之师。今明室昏暗,不得人心,大势已去,你今已为未路之将。若执迷不悟,只有白白送死!”陈却叱道:“我是堂堂宪臣,奉旨讨贼,那有退却之理?即使势穷,也愿在阵前尽忠!”说罢,挥军杀来。张献忠见此,便督军掩杀回击,一下子把明军杀得哭爹喊娘。陈的忠实仆人光瑞,率六千人保护陈,血战六十里,到新斗铺时,义军杀到。光瑞阵亡,陈也跌下马来被擒。路过驿桥时,张献忠劝说陈归顺义军,陈却怒骂不绝。张献忠盛怒之下,把他斩首解体了。
陈当了明代封建王朝的殉葬品。清代时,人们把他与黄道周,卢若腾“三忠臣”姓名,刻在铜山岛风动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