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楼在南澳岛的云澳,距离宋井不远。太子楼附近有一种不会鸣叫的青蛙,俗称“太子楼蛤”。本来,凡蛙类都会鸣叫,尤其是夏季,常出现众蛙大合唱的景象。太子楼的青蛙却是哑蛙,脖子上又都有一条与众不同的暗圈,故民间有“太子楼蛤―――会嗷”。句中,“”读“以,八声”,入睡之意。“嗷”读“欧,八声”,噪叫之意。
潮汕人常用这句歇后语来形容某些人一时语塞,答不上话的情形。为什么该地的青蛙会如此?据说当年宋帝逃亡至南澳,驻在太子楼。此地环境清幽,一路劳顿的宋室君臣正想稍事休整,饱睡一场,然后再作计议。谁知周围此起彼伏的群蛙吵得赵无法入梦乡。于是,他命侍卫到楼外抓来一只青蛙,用朱笔在其脖子上画了一圈,放它回去。从此,太子楼的蛤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吵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