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继斌 摄
揭阳民间古建筑中,家族祠堂是维系宗亲、维护礼教,是族人集会、议事、祭祀、读书、举行婚丧大典的重要场所。祠堂在建筑上集结了当时的技艺特长,装饰中融入了当地的文化风俗。看家族祠堂,可以感受封沉已久的历史。
杨氏家庙,位于
揭阳市榕城区东桥巷头,据相关史料考证和杨氏后人介绍,杨氏家庙系其祖先杨家辉发动
揭阳县内各地宗亲集资,兴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距今已有103年的历史,祠堂内供奉东汉杨震公、宋代杨绘公等一百多位先贤神位,旧时每逢冬至,来自
潮汕及客家地区的杨氏后人纷纷回到祠堂祭祖。
杨氏家庙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祠堂坐西向东,是潮汕地区典型的四点金建筑。
祠堂正门门楣石刻匾额上书“杨氏家庙”四字,刚劲有力;匾额中间悬挂有五蝠石雕,因“蝠”与“福”同音,五蝠代表五种天赐之福:长寿、富裕、幸福、美德、健康;祠堂原设有两对形态威武的石狮,一对石狮卧立于正门两侧,一对雨狮威立于小广场两侧,文革时期被搬走;正大门立一照壁,照壁上原有麒麟浮雕,寓意吉祥如意,而今也已不复存在。
祠堂内石刻匾额上书“关西遗泽” 四字,古劲苍遒, 体现杨氏根深蒂固的尊奉意识。祠堂主体建筑采用木架结构,由数百根木柱支撑起气势宏伟的屋顶,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住宅平面紧凑,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天井布局灵活,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技艺近代罕见。
岁月如流,沧海桑田。一百多年过去了,这座精致独特的杨氏家庙由于年久失修及历史变迁,遭到不同程度的风化和损坏,但其结构完整、雕刻精美,风采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