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乒乓@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皮柔软带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槟醅麸、葱珠油为@馅。
“乒乓@”是如何得名的呢?原来,槟酷麸是用糯米谷来制作的,炒糯米谷寸,当米谷炒热后,谷壳会膨胀,这时“劈啪”连声响起,有如乒乓球跳动的声音。便借助这一“劈啪”声将@起名为“乒乓@”,十分生动形象。1997年在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乒乓@”以
揭阳生产的最负盛名。现在“乒乓@”多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成品经真空吸塑包装,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可保存三到六个月,既提高了产量又方便携带,包装方面也比较精致典雅,深受游客的喜爱。
“乒乓@”原名不叫“乒乓@”,而是几易其名。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人民只得啃草根,吃野菜度日。在吃野菜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鼠壳草”的,不仅无毒好吃,同时还有香味。后来,日子太平了,有人便用“鼠壳草”混合糯米去碾成粉,然后以粉为@胚加佐料做成@,蒸熟后呈暗褐色,吃起来别有风味。因为它是黑色的,所以
揭阳人便称之为“乌@”。尔后,人们每逢喜庆之事,都要做“乌@”,但因“乌”字不大好听,人们遂用@胚的原料一一“鼠壳草”来为它的名称,改称为“鼠壳@”了。
后来,人们又改用“槟醅麸”作“鼠壳@”的馅子。“槟醅”,就是把糯粟装在密封的铁罐内,爆炒熟,过筛去壳,碾碎。做@时,每斤摈酷麸加熟白糖一斤,芝麻二两、花生三两,橙糕五钱。每斤鼠壳粉做30个@胚,大小如半粒槟榔那么大。大了,胚太厚,小了易破裂。
由于
揭阳“槟醅@”独具一格,又是
潮汕地区少见,加上风味独特,故此名声远传海内外。本品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特色的潮汕
揭阳名特产十珍之首,在1997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在杭州举行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会议,本产品被认定为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
本品制作精细,透明晶莹,皮薄馅厚,馅料松而不散,清甜爽口,保存期长,是馈赠远近亲友的珍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