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工夫茶

    饮食民俗。潮州的“工夫茶”不但是一种特殊的品茗方式,也是人们交际往来的―种重要手段。请人办事、贵客临门、赔礼道歉等礼仪场合都要饮工夫茶。那些长期住外和旅居异国他乡者,更以是否会饮工夫茶来认同祖宗。翁辉东在《潮州茶经》中说:“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寂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之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煽砂铫,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活之人生。”
    潮州工夫茶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10世纪宋代已经盛行,而形诸文字者推清人俞蛟的《梦厂杂著》。工夫茶得名,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茶名;一说因茶具精巧、工夫独到而得名。
    工夫茶道,形式独特,自成系统,它对茶叶、茶具、水质、冲法、饮用礼节都十分讲究。
    茶叶:以“蓬莱茗”列第一,此茶每500克约3万个叶芽,是少女清晨采摘,并经茶师精制的,其次是福建、武夷小种、栋焙、工夫等名茶。本地产的凤凰单丛也深受喜爱。
    用水:水分天水、地水、入水三种。天水即雪水雨水,雪水最好是梅花的雪,雨水是空旷处接的水。地水之中,又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若是高山岩的清泉流过沙地,那是最理想的,过去以潮州西湖的“处女泉”为上品,湘子桥西第三墩附近的韩江水为中品,宋帝m喝过的义井水为下品,其他水就不入列了。人水指自来水,一定要存放一段时间待氯气挥发后才能使用。
    茶具:分为茶壶、茶杯、茶洗、茶势、茶橱、砂铫、火炉、炉扇、龙缸等。
    茶壶俗称“冲罐”,直径只有7―10厘米,且要绯绛色陶土特制的,以江苏宜兴朱砂壶为上品。壶的样式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唯提柄、壶口壶嘴一定要齐平,谓之“三山齐”。一只好的茶壶,嗜茶者往往视同性命。冲罐中最珍贵的是罐底及四壁积下的茶渣,条件是要常泡好茶,这样,经年累月,茶渣越积越厚,冲出来的茶色就越深,香气也越浓。有时仅用白开水冲下去,泡出来也有茶色。过去有人把壶盖打碎了,还要延请师傅用铜钉及铜丝缀回去。
    茶杯宜用白地瓷,薄如纸,白如玉。薄易起香,白能衬色,精巧剔透。形小宜浅,小则一缀而尽,浅则水不留底。四季用杯,各有不同,春宜牛目形,夏则栗子状,秋则荷叶形,冬则如仰钟,主要是为适应季节之变化,便于保温或易于散热。一套茶具一般是一壶三杯,潮州俗云/:“茶三,酒四,游玩二。”认为三人喝茶是最适宜的。
    “茶洗”也即“茶池”,是可容3―4个茶杯的鼓形陶瓷容器。其盖兼作“茶盘”,使用时用来放置茶杯。茶盘宜宽宜平,中有古钱小孔,便于将洗杯水漏入茶池。茶池也可置茶渣。“茶垫”状小如碟,置冲罐或盖瓯用。有时下面还要垫上“秋瓜络”。
    “茶橱”是潮人所特有的,儒雅人家用来贮放珍贵茶具、茶叶用的。一米见方,状如神龛,为漆金木雕,是高贵的实用艺术品。
    “砂铫”俗称“薄锅仔”,由砂制成,一般以薄底轻巧为宜,此物虽便宜,但煮水无杂味,优于铜铫、锡铫。
    火炉由红泥烧制而成,高20~30厘米不等。炉扇多由鸡毛制成,儒雅轻巧。“龙缸”用来贮存清水。
    20世纪30年代前,有钱人家除了置设这些茶具外,还专门备有一副担子,里面恰如些各式茶具,名曰“茶挑”,偶有出门或游山玩水,由茶童挑起,随处都可泡茶。
    烹治:民谚有“高冲低筛,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说,具体分有治器、纳茶、候汤、冲泡、刮沫、淋盖、烫杯、筛点等几个步骤。
    “治器”即泥炉起火、砂铫淘水、煽炉、洁器、候火、淋壶、淋杯等准备工作。烧水的炭以乌榄核炭为上乘,火力猛,且有沁人心脾的甘榄清香气味。洗杯要迅速,用拇指、食指判在另一盛热水的杯中打转,沏沏作声,逐个清洗。
    “纳茶”即装茶叶。把锡罐中的茶叶倒在素纸上,分开粗细,把最粗的茶叶填在罐底滴口处,再用细末填于中,另将中等粗的茶叶撒在最上面,填至七成满。
    “候汤”即烧水。炉火要旺,使水速开,但又不要大开,以水中冒出小泡,状如“虾须”为度。
    “冲泡”时要把砂铫略提高一点,从茶壶口周围注水,使周围直至底部的茶叶同时受茶味能平均泡出。冲泡时切忌将开水直冲壶心,这叫“冲破茶胆”,茶味不均。
    “刮沫”即用壶盖将浮于水面的白沫和渣滓刮掉,如此则冲水必满,以恰好溢出壶面为宜。
    “淋盖”。刮沫之后,将壶盖盖好,再以热水遍淋壶上,以去其沫。壶外追热,则茶香充盈于壶中。
    “烫杯”。淋盖之后,仍需烫杯。热水宜直注杯心,俗称“烧杯热罐、方能起香”。这不但在冲茶之前要做,奥植枰曛螅嘁匦绿桃淮伪
    “筛点”。淋盖的水一干,就要筛点。若时间太长,茶叶烫熟,则味苦而涩。筛茶入杯时,茶壶要低,以免斟冲出水泡,有失雅观,这叫“低筛”,同时,应将茶杯摆成圆圈,转着圈不停地往每个杯里斟茶,这叫“关公巡城”。最后再看看各杯的茶水成色和分量,并往茶水少、茶色淡的杯里,再加几点茶水,务使各杯的成色、分量一致,而壶中点滴不留,这叫“韩信点兵”。
    “品法”。喝工夫茶者,常常捧起茶杯接唇后,先闻一下,吸入香气,此时清香沁肺,顿划清爽提神,然后仰面一啜,慢慢吞下,齿颊留香,喉底甘润,倍觉身心愉快,喝完之后,思想孙古今,境界至此,则得工夫茶之“三味”。  
    第一巡茶一般先敬客人和尊长,在座若是三人以上,其他人则等下一轮才喝,这样泡上三四轮,再加茶叶,或是完全更换,重新再泡。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循环往复,往往一坐就是半天功夫。客人喝茶时,不要用杯脚刮茶盘,且要趁热一饮而尽,轻轻把盅放下并品咂茶味,否则失礼。这些礼节和泡制的功夫,确可称之为中国的“茶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海丰擂咸茶
  • 下一篇:潮阳姜薯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二集)

    二个臭姿娘(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