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是
潮汕一个名小食。《辞源》上说:“鼠曲草,草名。又名米曲、鼠耳、无心草、香芋,北人称为‘茸母’。可入药。古时民间以三月三日取鼠曲草汁和粉,作龙舌料,食之可避时气。”
周作人先生的《故乡的野菜》上说:“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我们这里的鼠曲草有两种,一种叶大,称“大米鼠曲”,一种叶小,称“小米鼠曲”,花皆白色,与周先生所说不同。可能是地方差异的缘故,或是其他原因。采食的是小米鼠曲。
鼠曲@制作方法:采鼠曲草,洗净晒干,下鼎炒热,入臼中捶成棉絮状,和糯米粉作@皮待用。一小块@皮,做成球状,捏成碗形,包入馅,放入“@印”(做@时用的模子)用手挤压成形,置铺有香蕉叶的蒸筛上,入鼎蒸熟。待凉,用剪刀将@一个一个剪下。吃时撕去香蕉叶。
馅制法:在做@前一天用“乒乓”(爆米花)、“瓜册”(糖腌冬瓜片)、花生仁(先炒熟、撮去外膜)等剁碎,用温开水拌和(水以馅能捏握成团而不粘手为度)。因此,鼠曲@又称“乒乓@”。如同红曲桃@,因@皮拌有红曲(现在多用色素),故名。又因馅是米饭,所以又称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