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装饰就材质言之,有木雕、石雕、壁画、嵌瓷、灰塑等形式;就艺术手法和形式言之,有通雕、平雕、半浮雕、泥金漆画、水墨浅绛,大青绿高色等等;就题材言之,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鸟、虫鱼走兽等等。这各种各样的装饰,都是刻意为了和粗糙质朴的外墙形成对比和反差,从而达到古艳沧桑、深沉含蓄的目的。
在众多的装饰门类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就是闻名遐迩的
潮州木雕。潮汕民居从梁架、额枋、檐角、门窗、屏风、隔闪等一切与朝夕相处的陈设和装饰,都尽量采用木材,并有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和著名的“金漆木雕”等多种油漆方法。
潮汕民居现存最早的木雕装饰是许附马府斗拱上的草尾遗构,象埔寨陈氏大宗祠与潮阳赵厝祠等也残存有一些宋明遗风。其特点是木瓜肥大无饰,图案粗犷简单。后来,随着技法渐趋成熟,图案日见繁复,到清末民国时,随着华侨经济的兴起,
潮州木雕更趋玲珑剔透,尤其是多达五层通雕艺术,可谓鬼斧神工。此时的潮州木雕在题材上空前广泛,创造了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江海新题材,如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虾蟹篓》等;在构图上则借鉴了国画与戏曲虚拟空间的手法,善于把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在形象的刻划、刀法的运用上,也有卓越的创造,从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工艺品种(参见陈少丰《中国雕塑史》和杨坚平的《潮州木雕》)。
在装饰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匠的才能,主人常请来二班世人进行竞争,并留下占总造价约三分之一的奖金,奖励给优胜者。他们在施工时各自用布和竹蔑隔开,互不窥视,竣工之日才拆去遮挡,让族人评判,胜者名利俱获。这种风气渊源有自,史载画圣吴道子和塑圣杨惠之的弟子们就这样竞赛过。今天在潮汕祠堂,左右梁架风格均有所不同,就是二班艺人竞争的结果。
潮汕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木雕是位于潮州市铁巷的已略黄公祠,该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是一座二进祠堂。从外面看,这座今天被用做“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委员会”的家祠并不太起眼,但里面却满架辉煌,厅楣有长长的装金漆画,梁枋、梁桁和柱间布满了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装饰。这些雕饰繁而不杂,每一个细部都处理得十分妥当熨贴,该留白留空的地方就让它疏可走马,该雕饰的地方就让它密不透风,节奏掌握得很好,故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无俗气,精巧玲珑而不小气,因而显得华贵雍容,极为雅致。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名至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