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韩文公祠的个性

     在潮汕地区有不少祭祀先贤名宦的祠宇,其中以潮州韩文公祠的历史最久远,它的建筑形式,与所传达的文化内容,也结合得最为完美。韩文公祠确实可以作为潮汕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范例。
     唐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治潮八个月,对潮汕文化的发展,影响至为巨大。他的名字在潮汕妇孺皆知,对他的庙祀也发生得很早。《永乐大典》卷5343引《三阳志》说:
        (潮)州之有祠堂,自昌黎韩公始也。公刺潮凡八月,就有袁州之除,       德泽在人,久而不磨,于是邦人祠之。
潮州的第一座韩文公祠,是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通判陈尧佐在金山麓创建的韩吏部祠。元v五年(1090),知州王涤把韩祠祠址迁徙到潮州城南,苏轼为他撰写了《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随着文章的广泛传播,潮州韩文公祠也广为人知。
    韩文公祠迁到潮州城东韩山西麓,在南宋。具体时间,元朝人已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淳熙十六年(1189),由知州丁允元迁来(何民先《重建水东韩庙记》)。一说知州李迈已经将韩祠建在韩山(赵孟仆《重建潮州韩文公庙记》),李迈任潮州知州,在绍兴六年到八年(1136―1138),比丁允元要早50年。后人却大多采用前一种说法。自元代以后,韩山的文公祠曾经多次毁废,又多次维修或重建。清代最后一次大修,在光绪十三年(1887)。现在韩文公祠的主体建筑,大致还保留着当时的形态。
    韩文公祠从宋代就被列入潮州的祀典,潮州历朝方志,记载不断。然而韩祠毕竟是地方性的祠祀,它的建筑,并不像庙学那样,要被国家根据不同的等级严格限制,因而也就有了自由发挥的余地。事实上,这座朴质而端庄的祠宇建筑,决不会给人以逾礼越制的感觉,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它的个性是通过选址和空间组织的完美结合来体现的。
    韩山和潮州城中间,横着一道大江。丁允元建祠时,江上已有了桥梁,交通十分方便。韩祠建在韩山的半山腰,倚山而临水。一出城,祠宇便在望中。
    韩文公祠面宽18.7米,前墙以水磨青砖砌成。祠门上有石匾古隶书“韩文公之祠”。祠前有庭,进仅丈许,外砌石栏。祠分前、后两进,头进门厅,后进是三开间大堂,共深31.8米。中间小院,左右庑廊。祠内环壁嵌有明清以来碑刻40面。厅堂多牌匾,近年重修,由刘海粟重书的“百世师”,林若重书的“三启南云”,许涤新重书的“尊贤有祠”,饶宗颐重书的“泰山北斗”,周培源书“百代文宗”,王力书“名以文传”,陈大羽书“今古同仰”,并保留民国二十四年潮安县长刘侯武所书的“吾潮导师”等。后堂中央塑韩愈像。整座建筑,古朴少饰,肃穆端庄。
    千余年来,韩愈一直是潮州文教的象征。在绝大多数潮人的心目中,韩文公的地位远远高于孔夫子。韩祠的建筑,同样必须体现出政教的庄严与郑重,必须让拜谒者感觉到韩文公地位的崇高。这种效果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呢?
    出城,过江,沿山径逶迤,一路视听开阔,眺韩祠于山林中,心与景,同幽清。来到祠下,空间感觉骤然收敛。利用山坡天然高台建起的祠堂,必须经过51级台阶上攀。台阶迫使谒祠者视线上仰,于是,祠堂数米青墙,却让人产生高楼杰阁般的感受。随着脚步的前移,建筑的细部接连进入视野:“韩文公之祠”门额,前厅梁上悬挂着的“三启南云”、“百世师”匾,接着,是后堂的“尊贤有祠”、“百代文宗”匾,踏上外庭平台,可以瞻见后堂的韩愈像。祠前外庭的小跨度,使视线很自然地被引向祠内。后堂依山势辟建在更高的一层平台上,自内庭上后堂,又是12级台阶。内庭也很小,建筑师似乎有意抹杀它的空间存在,使人一跨过门厅,就又得抬头仰视。后堂上的韩文公像,在上仰的视角里,刹那间显得特别高大。
    韩祠的空间,是一个陡然迭起的高潮。它以高度上的气势,强制性地让谒祠者感受到韩文公使“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的那种崇高。
    韩祠选址的巧妙,也通过相反视角得以体现。当你从祠里回眸,或者在祠外凭栏,与谒祠的感觉相反,视野变得如许宽阔。韩江舟楫,湘桥车马,隆崇城郭,扑地闾阎,万种风流毕呈于眼前。偌大一个潮州城,竟就像韩文公祠的外庭。这是一种“由庄严变为平凡的反高潮作风”(李约瑟语)。在这种视角里,韩愈形象的崇高反转为亲切。这就是韩祠与庙学的不同。在庙学建筑空间中,孔子示予人的,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而韩祠,使人感觉到韩文公的崇高,也使人感受到韩文公与潮汕人的接近。
    韩文公祠的平面结构很简单,但由于巧妙地利用于祠址的地势,便使得这简单的建筑,获得了不寻常的视觉效果。它显示了潮州古代建筑师高超的设计水准。
    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对韩祠进行全面修缮,并新建“韩文公祠”坊。此后,陆续创建侍郎阁于祠后,新修允元亭于祠右,在祠宇的前侧增辟“天南碑胜”庑廊,使韩文公祠成为潮州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与新修的庙学一样,祠宇建筑在被重新利用的过程,文化功能也转换了。例如,游览者沿着碑廊,慢慢欣赏着当代名家的书法,不知不觉从侧门进入韩祠。这时,更吸引他的,可能是四壁那石花斑斓的古碑刻,而不是堂上的塑像。瞻仰圣贤的崇高感被怀古的幽情所替代,结果是,祠宇本原的功能消失。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潮州开元寺
  • 下一篇:海阳县儒学宫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好梦难圆-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本田偷情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