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韩祠橡木

     湘桥春涨,那“一里桥一里市”的追忆风铃,仍在游人耳边回荡着。潮人的想象力也十分丰富,明明湘子桥是潮州吏民历经四百多年的艰辛而建造的,却附会了“仙佛造桥”的奇迹,引出了韩湘子借神力造桥乃是受其叔公韩愈之嘱的历史传说。那么,韩愈与潮州之缘从何说起?来潮旅游的朋友,请您过韩江、登韩山、谒韩祠、思韩亭、考韩木,便可体味潮人对韩愈“信之深、思之至”(苏轼语)之缘由。
    1998年,潮州市为实施“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花功夫整治旅游环境,便从改变韩文公祠前容貌境况开始的。现在大家来到韩江之滨向上仰望,石刻镌书、祠前牌坊、主祠及侍郎阁便一目了然。伫立在宽敞的祠前广场,凝视台阶的中央,鲜花和翠叶簇拥一座古书形状的石雕,上面刻写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拾级而上,四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着“韩文公祠”四个宇,那是1984年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参观潮州后,对“韩愈治潮仅八月,而潮人奉为神明”大加赞许,意兴犹浓,题下了“韩文公祠”四个遒劲大字。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辟建近百米“天南碑胜”碑廊。这是从国家各级领导人和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近500幅墨宝中,选40幅,勒石镌刻,与祠内古碑交相辉映,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从祠前登51级石阶(寓意韩愈刺潮时51岁),眼前高大的木棉,挺拔婆娑,形如华盖簇拥在前落韩祠、后落侍郎阁的周边,使韩祠越发肃穆端庄、清幽典雅。“韩祠橡木”便是当年韩文公常游于此并亲手植的橡木。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愈治潮时,偏爱东山之胜,手植橡木犹在,才在此建了韩祠。历代多有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的记载。仅北宋年间,如宋绍圣四年(1097年)韩木花开,报捷者有3人;崇宁五年(1106年)又盛开,中举4人;宣和六年(1124年),花开又传中者3人。最为兴盛的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广东登进士10人,其中潮籍进士7人。这可能是潮郡学子见花开而信心足,发奋勤读,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可惜到清中期(约在乾隆末年),橡木不复存在,人们种上木棉树代之。
    韩祠正殿中央塑韩愈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祠内石柱镌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40面。正殿楹联的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前二句道出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时之心境。当时韩愈路过陕西蓝田关时正下雪,而且传来他12岁的女儿受株连赶出京城、惨死在道旁的消息,其低沉悲伤之心情可想而知。但韩愈终究是一代大儒,他并没因此而萎靡不振。这上联后句记述了韩愈来潮后致力兴学育才,开启了边陲州郡的一代文风。下联是“别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道出韩愈到潮州仅有八个月,却做了驱除鳄鱼等好事,功德无量,至今备受潮人的崇祀。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
    究竟韩愈治潮有何功绩呢?一,延师兴学。韩愈捐出刺潮任上的所有俸银,用于“传道起文”(碑文);启用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兴办乡学,使后来潮州文化迅速发展。“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清两广总督吴兴祚)二,驱赶鳄鱼(详见“鳄渡秋风”)。三,关心农桑。四,赎放奴婢。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韩水塔影
  • 下一篇:古刹梵唱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本田偷情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