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洪阳・德安里(方耀故居)

    普宁洪阳镇古称“厚屿”。四周五陵环绕,南有铁山,北有洪山,东有关东山,西有赤岗山。洪阳河在这流过,其是一处藏风聚气又得水为上、山环水抱吸纳天地灵气的宝地。南宋末年,福建莆田名土方瑶(号濂溪)游历至此创居,至今在这里的后裔有5万人。洪阳曾是明、清和民国三代普宁县城,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如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林则徐忠魂归宿处――文昌阁,还有广东罕见的府第式大型建筑群落――德安里。
    德安里,位于洪阳镇南村,传说该村落属“凤地”,由于地处洪阳小盆地的中心,素有“盘底珠”之称,为清朝水师提督方耀的府第。方耀,字照轩,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生于洪阳西村,其父方源由军功保举,递补潮州镇右营干总。方耀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方耀有兄弟六人,他和四弟方勋是清廷在编的武官,其他兄弟也都先后受到朝廷的赐封,方耀于咸丰元年(1851年)在父亲方源的乡团中当副官。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兴王陈金缸自湖南进军清远。方源率劲勇前往救援而被围困。方耀回潮募集乡勇1 000多名驰救,解了父亲之围。由此,其孝勇之名大噪。朝廷升之为都司,赐号“展勇巴图鲁”晋参将。此后,他先后打败陈金缸、丁太阳、康王汪海洋、侍王李世贤诸路太平军,并升任副将、南部连镇总兵等职。至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调任潮州总兵。应该说,方耀是以剿杀太平军发迹,并逐渐得到朝廷重用,这使得他成为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在长达九年的治潮期间,方耀办事干练,颇有一番作为,他于同治九年(1870年)受总督瑞麟委派,开始清办潮州积案。针对当时潮州各地“土豪每筑堡聚众,占田产抗官租为常,吏不能禁”的情况创办了选举清乡法,他明令在豪族中选择“正人”治乡,“层递稽查,分别良莠”,从乡、县直至州府逐级清办,解决积案数千宗,杀戮近3000人。当时,被积案牵连的乡村达40余处,均被定为“匪乡”而被烧杀殆尽。方耀在办案中“清历年逋逃,归之官;理积踞田产,还之民”。为朝廷搜刮了税银100余万两,收缴炮械数以千计;也为大地主要回了田产。与此同时,方耀也将清办积案所获财产部分用于地方建设,如将一批媪田和房产划人金山书院,作为校产,并倡办各县乡学数百所;创办韩江书局,出版书籍;在各地建立医院,广设善堂,等等。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方耀还主持韩江流域十八都疏浚韩江水道工作,令各县开浚溪河以保农田,使之恢复水利灌溉功能。光绪三年(1877年),方耀调任广东陆路提督驻扎惠州,曾于光绪四年(1878年)奉命派遣其弟方勋率潮州义勇军到台湾平息少数民族之乱。光绪五年(1879年),再调任潮州总兵,负责潮州至南澳、碣石海疆防务。同年,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建成汕头崎碌炮台,这座规模巨大的炮台遗存至今。光绪七年(1881年),总督瑞麟将方耀治理潮惠政绩呈奏,奏请赐予他黄马褂。光绪九年(1883年),升任水师提督,他治军严谨,慷慨明敏,善于用人。中法谅山战役后,法军图谋由粤内侵,见其防备森严,遂转攻福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夏,方耀在往江浦军途中中暑昏倒,于七月七日卒于任上。
    德安里,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成,历时二十年。由方耀与其兄弟营建,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由老寨、中寨和新寨三部分组成。老、中、新三寨都是以大祠堂为中心,其他建筑围绕祠堂、前后左右设置而建。祠堂左右为三座落的大厝,然后是火巷(也称花巷)和厝包,从二面围护着祠堂,外围也围以坚固高大的寨墙,寨墙外为护寨河。这样,就形成―个内为府第、外有沟渠寨墙环绕的潮汕围寨,被称为广东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
    德安里老寨占地面积25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89平方米,它以祠堂“燕洽堂”为主体建筑,后面依次为“四间过”、大“下山虎”。祠堂两侧从前至后依次为左右对称的“三厅亘”和三座“下山虎”,后面横排着七座“下山虎”,称为“后七座”,共构成三条横向通道,通称“三街”。祠堂两侧与“三厅亘”之间有两条火巷,“三厅亘”两侧又各有两条100米深的火巷,俗称为“六巷”。每条火巷整齐地排列着20间平房从厝,因而老寨又有“三街六巷”的美称,整个老寨以后增建的“后七座”不算,围绕着主体建筑,祠堂“燕洽堂”的房屋刚好是100间,故俗称“百鸟朝凰”格局。
    祠堂“燕洽堂”建筑面积1355平方米,为五开间,七厅八房六天井,后天井中央有一抱印拜亭。门楼三开间,立有一对喷水柱,门上悬有“方氏家庙”匾额,门前置有一对石鼓。走过大门为前厅,前厅左右各有两个前库房,前厅下为前天井,天井两边为庑廊。过天井为中厅,中厅三开间,左右有房间,立有四根圆梭形金柱,下置圆漆复盆础,四根檐柱为抹斜角线方柱,中槽为“三械五木瓜”梁架,装饰简洁,中厅后为后天井,天井中央有一抱印拜亭,立八柱,内为起抹斜角线方柱,外为八角形柱,下复化篮础。屋面为歇山顶,拜亭后为后厅,悬有堂匾“燕洽堂”。后厅为六柱抬梁式构架,金柱为圆梭形柱,下置圆珠复盆础。其他立柱为抹斜角线方柱,上置“三械”梁架,梁架只设桐柱,只在子孙桁下置有一个木瓜,后厅宽敞而大气,装饰简洁。
    德安里中寨占地面积16286平方米,建筑面积8171平方米,它与新寨一样为潮汕传统民居“驷马拖车”格局。它以祠堂“治承堂”为主体建筑,“治承堂”原是规模巨大的五进祠堂,后因风水关系改为现在的三进格局。祠堂两侧共有两座“三厅亘”和四座“四点金”,后包一反传统建筑风格,建筑一幢法式二,左右两边的建筑象征着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由居住在两边象征着“马”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从远古走来,家族的兴衰、祖宗的荣耀、子孙的昌盛在这宏大的建筑群体中一目了然。
    祠堂“治承堂”建筑面积1484平方米,面宽28米,进深53米,主座五开间,门楼三开间,立有一对喷水柱,有前、中、后三个大厅。中厅为六柱抬梁式构架,六柱均为方柱,檐柱与金柱下复花篮础,上置方梁架,后天进有一拜亭。立八柱,内为方形柱,外为八角形柱,均有柱础,屋面为歇山顶。后厅也是六柱抬梁式构架,金柱为圆梭形,柱下置圆珠复盆础。其他均为方形柱,上置“三械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梁架,祠堂大厅的栋梁均是水桶般粗的杉木,在潮汕地区甚为罕见。
    德安里新寨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69平方米。建筑格局同中寨为“驷马拖车”各种设置相近,在此不再做介绍。
    解放后德安里一度成为普宁洪阳县城的教育文化中心。1952年起,德安里中寨和老寨的祠堂等房屋作为普宁第一中学的校址;1992年第一中学搬出后,这里成为洪阳初级中学的校舍,最多同时容纳4000多名学生,直至2007年10月洪阳初级中学迁往新校址。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德安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2008年德安里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同年人选为第五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德安里已被整饬一新。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第一中学大门,现已作为德安里大门,并悬有国学大师饶宗颐亲笔题写的匾额和“德与山河同万古,安如磐石奠千秋”门联,饶老题写的匾额和门联成为德安里画龙点睛之笔,为这座老府第增添了新的光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买一送一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