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金天民和《潮歌》

    20世纪初期我国的新文化运动,重新把沉寂已久的民间歌谣带进文学的殿堂。当时北京大学的刘丰农、沈尹默、周作人发起歌谣征集,成立歌谣研究会,出版《歌谣》周刊。许多思想激进的民俗学者身体力行,收集编印民间歌谣,如钟敬文的《客音情歌集》,顾颉刚的《吴歌甲集》。受其影响,潮州有识之士丘玉麟、金天民、林培庐都很快也编出潮州歌谣集子。为弘扬潮州文化,保存特定时期的潮俗民情,金天民《潮歌》一书最近由其后人重印,这对于潮州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寻找潮州歌谣文字传播轨迹,都是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金天民(1879-1943)号雨耕,原籍浙江绍兴,童年时因八国联军侵华,避兵乱随双亲辗转到潮州落户。昔年曾与友人到汕头办报,秘密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革命活动。1933年被聘为广东省第四中学国文教师,1943年病逝于兴宁。金天民先生生平喜爱读书、吟诗、制谜,诗文多已散佚,只有由他搜集整理的《潮歌》一书保存下来。
    《潮歌》新版序言谓:“这是第一本由书局正式出版的潮州歌谣集。”就我所知,1927年4月周作人已经为林培庐编的《潮州畲歌集》作过序,序文收入周氏《谈龙集》。《潮州畲歌集》当时是否出版过尚不清楚。杨方笙先生在《潮州歌谣》书中说:“1927年,北大毕业、其时任教于金山中学的丘玉麟编辑、整理、出版了第一部《潮州歌谣集》,称得上是筚路褴褛之作。”周作人也为丘玉麟的书作序,但序文未收入他的文集。查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潮汕文献书目》,此书当年在何处出版未能注明。
    金天明作为一个移居潮州的绍兴人,能够热心留意潮州歌谣的收集记录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潮歌》整理出版时间与丘玉麟的《潮州歌谣集》非常接近,许多歌谣互不重复,在收集数量上保存了更多的原始资料。事实上,1958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潮汕歌谣集》就是丘玉麟依据上面两个集子加以增删选注的。后来,陈亿王秀、陈放编选的《潮州民歌新集》(1985年),孙淑彦、王云昌的《潮汕歌谣选注》(1987年),马风、洪潮编的《潮州歌谣选》(1988年)莫不受丘玉麟和金天民编的两个集子的影响。
    金天民的《潮歌》分谣谚、讴歌、畲歌、附录四大类二十细目,阅读对象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儿童。近代潮州歌谣的创作和传播者多是做母亲的妇女,歌谣常用于教授儿童的生活知识,几乎没有情歌的内容。比如:“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口国家,饲狗来吠夜,饲猪还人债,饲牛拖犁耙,饲兜仔来落书斋,饲走仔来雇人骂。”在磨谷劳动过程中教导孩子对各种动物特性的认识。又如“正月正,新仔婿,来上厅。二月二,老妈仔,入庵寺。三月三,桃仔李仔够你担。四月四,桃仔李仔够你臂。五月五,扒龙船,溪中橹。六月六,尖担仔,四处凿。七月七,倒捻鸟,龙眼襞。八月八,抽豆藤,摘豆荚。九月九,风禽断线半天走。十月十,新米饭,胀盈目……”“这是一首以儿歌为形式,以传播生活知识为内容的歌谣,节奏明快,句式简单,念起来非常顺口,在短短百来个字里,既帮助儿童习数字,又帮助儿童识时令。”(杨方笙《潮州歌谣》)潮州歌谣中反映劳动和妇女生活的内容占最大的比例,还有一些叙事、讽世、滑稽的歌谣收入在《潮歌》中,使本书更具人文民俗价值。
    潮州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在艺术上有很多表现技巧。其中最常用的是起兴和反复叹咏,这与《诗经》中我国最古老的民歌可谓一脉相承,仍举《潮歌》中一首为例:“绿竹绿竹枝,绿竹所种在河土乾。五娘所坐绿竹顶,吊渴陈三在路边。绿竹绿竹丛,绿竹所种河溪东。五娘所坐绿竹顶,吊渴陈三在路中。”
    由于时代局限,《潮歌》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如宿命、重男轻女、挖苦残疾者等,这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民俗风尚。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吟唱潮州歌谣者越来越少。潮州歌谣已经属于应受保护的行将消失的文化,因此,对于像《潮歌》那样一个时代的民俗作品,仍须有计划整理重印。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翁万达的传说
  • 下一篇:过番谣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肥猪瘦猴(第一集)

    潮汕爆笑喜剧:调解员卿姨-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