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夏季鱼类食俗(1)


    (1)、夏季鱼鲜    
    夏季鱼类有的跨春汛(1―5月)与暑汛(6―9月)两个季节,如巴浪鱼春汛是3月至5月,秋汛又从8月至10月,皆可捕捞。目连鱼、花仙鱼、迪仔鱼也都如此。潮汕人吃鱼是很讲究鱼类生长季节的,潮语俗语:“三六九成”,“三六九弦”,“三六九厚鳞”。意思是3月、6月和9月,是成鱼、弦鱼、厚鳞鱼生长肥美的时节,而非这几个月份,人们一般是不喜欢吃的,因为不仅鱼瘦,而且味道不够鲜美。
    夏季民间常吃的鱼,主要有以下各种:
    1.鲳鱼
    鲳鱼的汛期是夏季,鲳鱼是群众最喜吃的一种鱼类,它肉质厚白,细嫩鲜美,没有骨丝,潮汕俗谚有“好鱼马鲛鲳”及“无田无地想食鲳鱼鼻”,说明它的美味和名贵。鲳鱼头小、口小、眼小吻短肥圆,即所谓“鲳鱼鼻”,十分鲜美。潮汕的鲳鱼有白鲳(银鲳)、金鲳、乌鲳,本文所指的是白鲳,是其中最好的。另有一种“斗鲳”,肉质近似白鲳。汕头港及各县近海地方均可捕捞。四、五月为旺汛。
    民间烹食鲳鱼习俗是清蒸(生炊),原汁原味,鲜醇甘美。也有把鲳鱼肉片出用来煮鲳鱼糜。中医认为鲳鱼味甘性平,有补胃,益气、养血、充精等功效。上斤的鲳鱼,酒楼的高级筵席也将清蒸作为一式菜点。
    2.赤鲸鱼(又名真鲷、加吉鱼)
    赤鲸鱼体呈长椭圆形,高而侧扁,头大,鳞粗大,体色淡红,肉厚而细嫩,味甚鲜美嫩甜,是高档次鱼类。
    夏至开始至立秋前为赤鲸丰产季节。潮汕沿海有产,南澳等地已有人工养殖。民间食俗以清蒸为主,也有用来与萝卜红坟。赤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食部约含蛋白质19.3克。
    3.马鲛(又名鲅鱼、蓝点鲛)
    马鲛体呈纺锤形,尾柄长,头长吻尖突,侧扁,体背有黑蓝点,腹银灰色,体侧有黑斑点,鳞细圆,骨刺少。每年4-5月和7-8月为盛产期,潮汕主产地为潮阳海门。虽俗语有“好鱼马鲛鲳”之说,其实马鲛比不上鲳鱼,马鲛只能是中等鱼,多作家常菜而已。民间有“马鲛坟贡菜”的食俗,也有干煎或牛煎煮(放姜、葱或芹菜、红辣椒等配料),也被用为制作鱼册和鱼丸。马鲛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质19.1克,磷209毫克。中医认为马鲛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者有一定疗效。
    4.鳓鱼(又称快鱼、白鳞鱼)
    鳓鱼体长而宽,体侧扁,鳞圆大而薄,背青灰色,腹银白色,吻向上翘,潮俗称“翘嘴鳓”。鳓鱼肉质细嫩,味醇香,鳞下含脂肪很丰富,但骨刺很多。
    春末至夏季,鳓鱼在近海江河出口处产卵繁殖,这就是捕捞汛期。民间食俗是生炊,也有整条盐腌成咸鱼。鳓鱼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质21.5克,脂肪1.7-5.9克,钙32-57毫克,磷176-216毫克。鳓鱼味性平,有开胃暖中,滋补壮身之功效,对心悸怔忡,慢性腹泻有疗效。
    5.鲥鱼(又称三黎)
    鲥鱼体呈椭圆形,侧扁,银灰色,腹部银白色,背部较厚,口大无牙。鲥鱼为回游性鱼类,每年4-6月进入江河繁殖,端午节前后最为肥美,为旺汛期。
    鲥鱼虽多软骨丝,但肉质细嫩,鲜美银白,为名贵鱼类,古时曾列为贡品。诗人谢墉把鲥鱼比作美人西施加以赞美:“网得西施国色香,诗云南国有佳人”(因此鱼分布我国东海和南海)。
    民间食俗是加姜、葱、红辣椒、香菇丝、白肉丝,用以清蒸。鲥鱼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7克。其性味甘平,能补虚劳,温中快胃。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洗厕所

潮汕爆笑喜剧:好男人-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