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元宵――潮汕人的“狂欢节”

     因国人欢度元宵佳节特别隆重,故称之为“闹”,而潮汕人把这个“闹”字,真是“闹”到了极致。就像我家乡澄海,有一个叫隆都的千年古镇,从正月初六七开始一“闹”就“闹”到二十一,前后半月。正月初六后,各村各社轮番闹起“灯节”,有时数个村同日举行。村社轮流“闹”,白天闹“游标”,夜里“游灯”。



    夜幕中,只见星星之火,点点闪烁,散落在村前屋后小巷田埂。



    每天夜里,这里的男女老少提着红灯笼、各式花灯,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聚集祠堂前。数百米长的“游灯”队伍宛如一条鳞光闪耀的炫目长龙,从村里游向村外,走过了巷道、走过了家门、走过了田野,十分壮观。



    “过灯节”当天,各村社都出动锣鼓班、标旗队以及化妆文艺队伍,踩街游行,把村头巷尾变成文化广场,尽情展示“乡下文化”的风采和魅力。鞭炮声、锣鼓声、弦乐声、欢笑声,连续不断。地上粗腕般的地炮重叠响起,爆炸声震得停放在乡村路道上车辆的防盗器不停狂叫;天上五彩的烟花连接开花,烟火连天,场面十分火爆,处处凸显着农村人特有的狂欢精神。在我看来,元宵节就是国产的“狂欢节”。

   元宵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过十五”。它既是春节的继续又是春节的高潮,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元宵节历史悠久,据传是起源于西汉文帝登基(公元前 179)时,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的最后胜利日子,正月十五而君民同乐大搞欢庆沿袭下来的。据《隋书・音乐志》记载,炀帝为向番邦炫耀盛世,大业六年正月十五“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至唐朝已发展到顶峰。唐朝奉道教为国教,为祭祀道教三官中上元天官在正月十五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为“元宵节”),便举行了种种节日活动,规定“闹元宵”(主要活动为举办盛大灯会)时间为正月十四至十六。到了北宋初年,元宵节由三夜扩为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元明清三代,元宵仍然是一个重要节日。明朝时,正旦(即今春节)官员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足见这个节日受重视的程度。在潮汕农村老百姓心目中,如果没有闹过元宵,春节似乎就没结束。

    还有,国人之所以要狂热地闹元宵,是因为它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夜。“元”的字义是“始也”、“长(大)也”、通“善”,又与“圆”谐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正月十五是“元夕”、“元宵”。月由缺到圆,“圆”是人们最企盼的;何况是首个圆月夜,“今年明月始今宵”、“皓月人间第宁圆”,就该隆重热烈庆祝了。所以,闹一闹不是没有理由的。



    汉民南迁入潮汕,也带来了中原风俗。明嘉靖刻本潮剧《荔镜记》则取材于潮州民间传说。该剧生动地再现了南宋潮州府城“闹元宵”的情景。听一听《荔镜记》中五娘与益春合唱就清楚当年是“闹”到了何等程度:“灯如星月如镜,火树银花不夜城”。“一轮明月挂高空,万盏花灯照眼红。街上行人如潮涌,鱼灯队队赛游龙。”



    潮汕的元宵节以正月十一日上灯起,正月十五为中心,到正月十八日落灯止。在这段时间里,城乡各地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项目,如游灯、看新娘、办丁桌等。除了游花灯,大街小巷、行铺、院落、祠堂等也无不张灯结彩,挂各式各样的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等。故这一天潮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早早祭祖用晚餐后便上街游览赏灯,到处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欢乐的气氛。



    潮汕元宵节会“闹”得这么热,其中也有另一个原因。除大型游花灯盛会以外,家家户户都有“吊喜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所以潮州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是”人丁兴旺“的表现。”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灯”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就叫作“吊喜灯”。此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的,农历正月十三日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到祠堂里,一面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通红,一面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又要受到批判了,小心“重男轻女”!不过,潮汕的习俗中,也有不少是“重女轻男”的节日,以后有机会再作介绍)。



    潮汕有一句俗语说“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经常用来比喻一切扫兴和煞风景的事。这也足见潮汕人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吧。

    昔时,潮汕猜谜都在元宵夜。花灯上贴上书写的谜面,任猜射人围猜。清咸丰、顺治年间到潮州为官的陈坤曾在其《岭南杂事诗抄》中有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猜谜有称“射虎”)制来工。”咏的就是当日灯谜盛况。随着猜谜活动的日趋普及,除了元宵节外也渐渐增至每个节日,不过仍以元宵最为隆重、热闹。原悬挂谜灯,也改为张贴谜笺。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潮汕各地,如澄海、潮州、汕头、潮安、普宁、南澳元宵灯谜很盛。澄海还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荣誉称号,墨池和所有澄海人都沾光了。小时候喜欢和猜谜高手去看灯谜,谁猜中了哪一条谜语,主持人就将这张被猜中的谜语纸揭下来,和糖果包在一起扔给猜谜人。呵,我可以不劳而获。



    就全国来说,潮汕的传统民俗活动还真的不少。在这些浓厚农耕时代色彩的传统民俗活动中,虽然在不同程度地搀杂着诸多与现代科学相异的元素。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这既需要继承者和实践者拥有批判的态度,也需要时间的涤荡和生活的提炼。而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民俗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不会只是为拜神而拜神,而真正主导这个形式的,还是离不开时代精神的积极内容。用我的话说,“醉翁之意在于玩”。



    闹吧,闹是狂欢,狂欢是乐,何乐而不“闹”呢?潮汕人的“狂欢节”!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短剧 ②(10月最新)

荒诞喜剧片:八仙闹潮汕(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