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美不胜收的潮汕米果品

    《绛玉掼》中绛玉奉姑娘之命,送来品与琪生,借机传书递简,反映潮汕人喜欢食的风俗。

    《终南魂》中庙祝:“禀丞相,潮州妇人有三般喜好:蒸、拜神、哭”。

    《周不错》中周不错算出陈北科犯“锁厄”,拜三奶要八样:一、油堆,二、软,三、三头尖,四、酵,五、“唆喽”,六、甜桃,七、十二只鸡,八、十二只鹅。

    《亲人》中蟹妹、保禄求乞,遇一农妇,同情两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对他俩说:“我这里有二个唆喽包,你姐弟一人一个,拿去堵肚。”

    《龙舌涵》中1943年大旱,家家断米粮,“我持糠头,你捧番薯羹。”阿厚姆还说:“阿牛,二筒麦皮,是阿珠捣成,做几个。”

    潮汕的,名目繁多,种类在二百以上,随着地域、随着季节而不断变化,县县不同,节节翻新,形成独特的文化,举世无双。

    潮汕人勤于做,首先缘于祭祀所需。没有哪一次拜神祭祖少得了,没有哪两个节的是相同的。还有一个接一个的神诞,还有“夏至”、“春分”、“秋分”这类不算节日的小节,以及意想不到的“”。好像周不错教陈北科解锁厄,一下子就要八样。尽管其中十二只鸡和十二只鹅是相同的材料,只不过有的捏成小鸡的形状,有的捏成鹅的模样。“三头尖”也叫“三角楼”,要捏成三角包的形状。还有下元节拜五谷神,那便五花八门,要做成尖担、米箩、谷穗、谷等等形状。所以,潮汕女人一年到头忙于做。潮汕的,实在是一门学问。

    按《康熙字典》释“”字:米食也。其中,米是义旁,果是音旁。可是,潮人除用米面做之外,还有一种“无米”,用薯粉跟熟番薯揉和做皮,以白菜、韭菜、萝卜、椰菜、笋、马铃薯、芋头、绿豆等作馅。当然,其中也有肉泥。这类“无米”近年成了有名小食。

    甚至,《龙舌涵》所说的“糠头”,只不过将喂猪用的米糠,用筛斗过一下,留下一点较幼的,和上盐与水,做成一块块饼的模样,在鼎边“贴”。麦皮本也是磨麦扬出来的下脚料,饥荒年拿来再利用,捏成一个个“唆喽包”。

    还有,夏天所吃的“草”,用仙草熬成粥状,除去残渣,再加淀粉,是解暑佳品。它也根本没有用米做材料。

    总之,在潮汕人眼中,几乎一切果腹之物,都可算“”。潮汕的“”,数也数不清。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催眠-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买汽车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