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一事一议”带动村居绿化美化

绿满龙湖心旷神怡

七纵七横乡村路网让村民富起来

8成以上居民搬进公寓

社区配套设施得到完善 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 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大改造,改善村民生活状况,辖区内逐步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有花、花果飘香的良好村居环境。

“一事一议”

带动村居绿化美化

龙湖区地处汕头市的中心城区。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龙湖,更多的是高楼林立、商贸繁荣的景象。而当我们走进这个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的部分村庄,却发现此间别有一番天地。近年来,龙湖区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 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大改造,改善村民生活状况。如今的龙湖村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恬然自乐”的现代新农村美景。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国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大创新举措。在龙湖区农村,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一事一议”工作在这里产生的强大效应。

龙湖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中,龙湖区特别注重的是项目能否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去年,区农业局组织实施的年度“一事一议” 项目有24个,内容涉及村政道路、文化广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共争取扶持资金500万元,而带动村级投入有1000万元。目前,这批项目中已有15个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其余项目也正在加紧推进,全部项目可在今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部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将达到近7.4万人。另外我局会同财政局已选择27个项目作为2015年‘一事一议’建设项目上报,由于选取的项目规划、预算合理,目前省厅已基本按照申报金额下拨我区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505万元。”该负责人说。

走进龙湖区的村居中,满眼的绿色总能令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倍感心旷神怡。龙湖区通过开展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落实“缺株断线”补种和“进村见绿”绿化工作,让辖区内逐步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有花、花果飘香的良好村居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湖区共投入171.6万元实施10个绿化美化示范村的规划建设工作,并在华新村等13个村居开展路道“缺株断线”补种工作,落实富砂村等5个村居实施进村通道和新建道路规划建设。目前,这些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共种植树木近2万株,绿化道路约1.35万米,建设文化广场超过1万平方米。得益于林业绿化工作的显著成效,龙湖区已得到省下拨的2014年度森林植被恢复费249万多元,下拨金额位居全市第二。

在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龙湖区更是力求突出特色。该区一方面组织开展2013年度市级名村创建工作,共争取市级补助资金200万元投入到金凤社区、西南村2个创建对象建设工作中。目前这两个村居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开展2014年度市级名村候选对象推荐工作,择优选取了下头合村和凤美村推荐上报。目前,区农业局正积极指导相关单位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一旦上级下达批复,将尽快组织实施。区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龙湖已选取了鸥汀街道和新地居委分别作为市级“美丽乡村、幸福村居”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对象予以建设。新地社区现已完成创建并通过验收,鸥汀街道的创建工作也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创建故事①

新溪镇西南村:

生活富了村容美了

我们来到新溪镇西南村采访时,正好赶上当地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成的玄天上帝庙举行落成庆典的前夕。加之临近新春佳节,村里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新建成的庙宇建筑工艺精湛,雕梁画栋,朱檐翘角,典雅精致,将成为一处集弘扬民俗文化、观光旅游和祭祀礼拜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物,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保护价值。这与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相得益彰,令人充分感受到现代化农村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崭新景象。

“以前老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种植为主要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自求温饱自给自足,不敢有其他想法。”村两委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村民对于生活环境和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村里充分整合全村资源,多方筹集资金,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丰富村民文体生活和加大教育设施投入为切入点,重点对下九合联社综合厂房,村道两侧的绿化、步道、健身娱乐场地的建设,西南小学教育设施的完善建设和旧村改造工作的实施做出详细的规划,并制订一套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西南村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有利的资源大搞路道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先后筹资1200多万共建成七纵七横的硬底化乡村道路网络,为村里的各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在生产、工作之余需要有一处可以休闲、健身场所。西南村利用已经过改造升级的600米长的文英路路肩铺设步行道,种植大王椰树、小叶榕等200余株观赏树木,配置健身器材,使文英路两旁4800米的范围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西南村还筹资60万元兴建下十合市场,解决村民上市买菜难的问题。筹资240万元兴建坝尾和下九合二个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筹资40万元建设的2座垃圾转运站,解决了村民生活、生产垃圾胡乱倾倒无法定点收集的问题,美化了村容村貌。

创建故事②

鸥汀街道新地社区:

喜住公寓告别水浸

龙湖区鸥汀街道新地社区是个只有几百人居住的小社区。走进新地社区,整齐划一的农民公寓映入眼帘,规划有序的停车泊位和卫生整洁的社区环境让人倍感舒适。小区配套的室外体育器材上,孩子们正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老人们则聚在活动室内观赏潮剧,其乐融融。

新地社区地势低洼,原来一到雨季,社区的居民便深受水浸之苦。后来社区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由大家集资建起了4幢共112套农民公寓,按人均约2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进行分配,让社区居民住上了整洁、卫生、敞亮的楼房,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社区还对地势低的老厝片区进行地下水道排污整治,目前一期已对其进行下水道清通,并对破损的沟壁和管道进行修缮,接下来二期建设将重新开挖一条地下污水管道连接水泵房,再由水泵将污水排到大污水管道,从而彻底解决该片区困扰居民的下水道淤塞、污水倒灌、水浸街等问题。

近年来,新地社区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治理要求,对社区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宜绿化地段进行绿化,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选择了面前路和面前池进行绿化项目建设,在道路两侧种植多种树木,清除面前池中的淤泥,并对破损的石篱进行修缮,大大地改善了社区生态环境。

记者在社区里参观看到,社区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次干道配套齐全,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村道两侧均留有足够的绿化空间。公共场所、道路路面及两侧整洁有序。社区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都安装了路灯。一到傍晚,这里到处灯火通明。家庭生活垃圾实现户集、村收,社区配备的卫生保洁人员定时将垃圾运往垃圾集中点。

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积极倡导农户开展庭院绿化,对廊前庭院、房前屋后、墙体周边杂物进行整理清理,保持了农户环境与社区公共环境的协调。

创建故事③

鸥汀街道草池社区:

池清路平睦邻文明

鸥汀街道西北部的草池社区内有3个池塘。过去,池塘周围遍布着村民私搭乱建的猪圈,猪圈产生的粪便污水等随意排放到池塘里,日积月累,社区内常年臭气熏天,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环境,群众怨声载道。近日当记者走进草池社区时,却见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3个池塘周边的猪圈已被拆除,其中2个已经完成整治,池水又回复到清澈洁净的状态,还有鱼儿在水中嬉戏。

社区书记陈勤辉告诉记者,社区利用韩江流经此处的优势,引来韩江水对村里的池塘、沟渠进行冲灌,有效改善了社区内的水环境,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环境卫生问题。他们还在池塘内安装了霓虹灯,夜幕降临之时,七彩灯光绽放异彩,将这个涉农社区点缀得格外旖旎。

跟着陈勤辉等社区干部的脚步,我们走到了韩江边的道路,也是社区通往渡口的主干道韩江路。一直以来,草池社区及周边的群众正是通过韩江路,将当地出产的蔬菜、水果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庵埠销售。韩江路可以说是当地的“致富路”。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韩江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和货物的往来,所以社区两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启动了韩江路的改造工程。如今,曾经的崎岖小路已变成了康庄大道,展现在我们眼前600米长、6米宽的韩江路已铺设了水泥路面,道路平坦整洁,一辆辆小型货车从这里经过,再也不会扬沙起尘。陈勤辉说,现在路修好了,他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道路两旁种上树木,让道路环境更加美好。

近年来,草池社区正是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着力在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他们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以及寻求多方资助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筑路绿化,并配套有文化广场、篮球场,增设室内健身中心、户外活动器材,为居民群众学习、娱乐提供了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得到完善。

如今的草池,社区治安状况良好,环境整洁,公共场所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同时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也得到提升,对社区认同感增强,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邻里之间关系和睦,社区也更加和谐、文明。

群众需求——

美丽村居建设原动力

此次采访,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村居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昔日的臭水沟、垃圾堆、残垣断壁统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道、清澈的渠水、整齐有序的民居。更重要的是,行走于此间的群众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

美丽村居之“美”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村居都将群众的需求作为推动工作的原动力。在美丽村居建设过程中,这些村居两委干部问需于民,因地制宜,通过多形式、多举措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破解了许多“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环境整治不仅带来了村居新貌和宜居环境,更提升了当地的投资和创业环境。不少村居干部对此深有感触,只有抓好村容村貌的改善,才能深层次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的增长,为美丽村居的长效管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手记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郑梦婕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柯 晓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郑钟展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涝屎日本仔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