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史摄影报道:水中养鱼水面种菜,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成长……采用“鱼菜共生”技术,可以养鱼兼种菜,形成良性的循环生态系统。这是记者在澄海区上华镇渡头村一个鱼塘看到的一幕。令记者吃惊的是,这个鱼塘的“主人”竟是两位80后的年轻小伙子陈泳和陈创伟。
在鱼塘里,一个个长方形生物浮床一字排开,生物浮床上青翠欲滴的香菜将大棚装点得生机勃勃,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往鱼塘里面走,是一个鱼池。陈泳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鱼菜共生”技术的长处之一,就是养鱼的密度可以相当大。别看这个鱼池只有50立方米,里面养着4000尾宝石斑,相当于传统养殖方式下1亩鱼池的养殖量。通过水泵在鱼塘建立水循环系统,以养鱼排泄物替代化肥育肥蔬菜,又以水培蔬菜吸收水中有机物质同时净化养鱼污水,达到无废生产,节水又环保。陈泳说,宝石斑是澳大利亚品种,鱼苗是从广州买来的,多做鱼生食用。这样养鱼,因为是与外界完全隔绝,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寄生虫的问题。
已经是小寒节气,但大棚内温度显然比外面高出很多。两个年轻人蹲在浮床边察看蔬菜的长势,汗珠还是布满了额头。“大学本科生,怎么选择下乡养鱼种菜,挺苦挺累的吧?”记者十分疑惑。陈泳告诉记者,他和陈创伟是大学同学,2010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循环水养殖工作。去年4月,两人来到澄海,在上华租了一亩地,建起了这个鱼塘。他是澄海城镇人,而陈创伟是潮州人,他们俩白天都在鱼塘干活,晚上则轮流值班。
目前,鱼塘内种植的蔬菜主要是多个品种的生菜,包括散叶生菜、意大利生菜、凤尾生菜等等,还有油菜、珍珠花菜。蔬菜采取网上微信销售和网下定点销售两个方式,在澄海城区设了几个销售点,日销售量30-50斤左右。而宝石斑则要今年四五月份左右才能上市。将近一年,两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10多万元。说起未来的打算,陈泳说,传统种养殖,或多或少都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而用鱼池的水“养”菜,安全、营养、环保,实现对外界环境的零排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养方式。他们希望能建一个农业休闲区,吸引更多人来鱼塘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