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日均查处机动车交通违法2685宗

●核心提示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在许多外地人心目中,应该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管理的典范。然而,现在不少到过汕头的外地游客却“大跌眼镜”。在近日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上,就有市人大代表直言:汕头虽为特区,但交通混乱犹如小县城!

来自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数字:2014年以来我市共查处机动车交通违法98万宗,查处超速行驶2万宗,违法停放10万宗,无证驾驶5300宗,违反交通信号灯66万宗,酒后驾驶328宗(其中醉酒驾驶86宗),拘留821人。

机动车交通违法一年达到98万宗,平均每天为2685宗!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然而,这个数字仅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没有被查处的交通违法每天都在市民的眼皮底下上演——汽车乱停乱放、摩托车肆意冲红灯、无牌电动车招摇过市……是汕头的交警不作为吗?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日夜奋战、排堵疏流,工作的辛劳有目共睹,那么,汕头中心城区的交通为何还这么乱?特区交通管理面临怎样的尴尬?

尴尬一:

摩托车成“特权车”

横冲直撞很“任性”

在汕头诸多的交通乱象中,市民反映最强烈的莫过于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交通违法。近两年,史上最严交规的出台,对汽车的交通违法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但在汕头中心城区,由于二轮摩托车、后三轮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滞后,导致这些车辆处于失管的边缘成了“特权车”。

我市中心城区自1999年便停止摩托车入户,但其它区县并没有禁止入户。于是,为了出行的便利,不少中心城区居民便到澄海、潮阳、潮南等地购摩托车入户后在中心城区内行驶,一些不法商家瞅准这种商机,也采取冒用、甚至盗用他人身份证购买悬挂澄海、潮阳、潮南等地号牌的摩托车,再将车辆卖给中心城区居民使用。这种政策漏洞带来的结果便是中心城区摩托车的实际使用人与车辆登记的车主对不上号,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给一些不自觉的摩托车驾驶员提供了违法的“资本”。因此,摩托车横冲直撞、肆意冲红灯的现象在中心城区司空见惯,肇事逃逸也时有发生,给交警部门的执法带来相当的难度。

另一方面,目前我省尚未制定电动车相关产品目录和开展登记,但新能源汽车、超标电动自行车这些产品的销售却方兴未艾,甚至在积极推广中。虽然市政府去年已对我市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实行过渡期管理(设置至2015年12月31日止),下发合法临时通行标识上路行驶,但这些在用“超标”自行车存在一边限期淘汰一边还在继续的销售的现象,也给管理带来诸多难题,而这一切都迫切需要省、市在制定政策层面上予以破解。

尴尬二:

小车年增5万辆

人车路矛盾突出停车难

近年来,国内汽车数量突飞猛进,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不争的事实,而在汕头,由于道路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滞后,这种矛盾更为明显。据统计,我市现有小汽车43万辆,近年来每年以5万辆的速度增长,但与快速增长的机动车相比,我市的道路建设却不尽如人意,从2007至2013年7年间只增长9公里,且路网结构不完善,没有一条贯穿整个中心城区且沟通各主动脉的完整快速干道,道路路口基本为平面交叉,存在多处断头路。此外,市区道路老旧现象严重,交通安全配套设施较落后。很多道路破烂不堪、灯光、绿化及步道管养不完善,一些路段交通标志标识模糊难辨,无法对车辆、行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形成交通事故及拥堵隐患。

另一方面,车辆的激增还带来新的停车管理难题。目前我市虽然已在多条主干道规划设置了临时停车泊位,但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造成车辆占道随意停放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机动车的激增,一些新建、改造后的道路,很快就被乱停乱放的机动车占用,一些大型商业街、住宅区、繁华区更是车满为患。车主们为难呐:小区里停车位严重不足,车不停路边能停哪?执法的交警也为难:天天抄牌“贴条”吧,群情汹涌易引发“不和谐”;不罚吧,瞧瞧这路乱的,一不留神就造成新的拥堵,管理难啊!

尴尬三:

交警均龄近半百

人少老龄化严重管理难

应该说,车辆数量剧增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增长的不匹配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在国内许多城市已成常态,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过汕头交通堵而乱,则说明城市交通管理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就执法队伍而言,多年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没有大批量招录新民警,交警队伍已经出现“老化”现象。据了解,现在基层交警中队不少仅有十多名民警,却要担负几平方公里的道路交通管理任务,且交警支队民警的平均年龄已达46周岁。为保障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许多一线民警的年公休假都无法落实。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受汽车尾气等工作环境污染,不少交警患上颈腰椎、关节、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等疾病,交警支队中还有11名民警患有肾功能衰竭、癌症等严重疾病,去年有一名民警倒在执勤岗位上献出宝贵的生命。

从道路交通管理手段上说,目前汕头的道路交通管理依然较为落后,仍停留在以人力为主的水平上,搞人海战术,打运动战,疲于应付。如查扣一辆后三轮摩托车往往需要4至6名警力,成效却不明显,更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不少交通乱象往往经历一场“专项整治”后不久又死灰复燃。

有识之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管理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不过,目前中心城区智能二期工程一阶段子系统虽然基本建成,但整个系统建设尚未完成,智能化管理作用还无法发挥出来。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而相关部门也要做好微循环、单行线、过境线等调研设置,深入挖潜优化交通组织方案,提升队伍执法和服务水平,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使汕头道路交通环境更加安全、畅通。

本报记者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文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催眠-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超级招聘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