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磐东街道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只见几个老人正聚在这里打牌。“这里环境好,又有服务人员照顾饮食起居,在这里住,我的孩子很放心。”88岁的洪伯已经在服务中心生活了将近一年,说起这里的生活,他赞不绝口。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的部署,蓝城区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利用原有磐东星光老年之家进行整装挂牌,成立磐东街道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中心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老人及有条件寄送的留守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供给机制,开启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服务区域
供养型+养护型
在磐东街道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让人印象深刻。宽敞的绿化活动场地,不仅提供体育健身器材给老人们锻炼身体,而且在绿草丛中修建了一个凉亭让老人们休憩娱乐;整洁安静的阅览室,除了可以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著作外,《中老年人保健》、《养生药膳大全》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书籍也应有尽有,对书法感兴趣的老人还可以拿起一旁桌子上的毛笔挥毫泼墨;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室,老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潮剧,听到熟悉的潮剧唱段还不约而同地跟着哼唱起来……
“这里现在有‘五保’老人6人,寄养老人20人。服务中心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供养型,主要负责‘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的供养服务;一个是养护型,主要负责有条件寄送的留守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该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自榕城区的84岁老人周美娟就是养护型服务对象。由于几个孩子在外地工作,她不习惯外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从前年开始来到服务中心生活。在她的房间里,记者发现不仅有电视、电话等家用电器,而且还有两张床。“有时候老姐妹来了,晚上也可以在这里睡。”周美娟笑眯眯地说,“我对于这里各方面的服务都非常满意,每天的饭菜都由服务人员送到房间来。”
该服务中心除了配套多功能室、阅览室、健身室等,还配套了医疗服务室,并配备常用便药。服务中心与蓝城区人民医院的医生挂钩,如果老人身体不适,便会前来为老人诊治。
服务供给机制
政府购买+市场有偿+ 志愿者公益
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设服务人员3至4名,陪护人员实行雇员制,家属自理费用,由社工督导办公室协助联系社会组织,并做好雇员的评估选聘工作。
而为适应中心的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特意设置了两个办公室,分别是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督导办公室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指导办公室。社工督导办公室主要承担着社区社工、义工、志愿者的协调、指导、培训工作,养护型区域寄养老人管理、指导、协调工作,以及协助寄养家属做好陪护人员的评估及管理工作;居家指导办公室则负责指导服务中心为“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指导各社区社工、义工、志愿者为居家养老“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留守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做好关爱社区孤寡老人、三无人员、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工作,蓝城区还成立102支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在原6支镇(街道)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每个镇(街道)再组织一支由中学生组成的尊老爱幼志愿服务队共6支,同时,每个村(社区)各组织一支尊老爱幼志愿服务分队共90支,确保志愿者服务全方位覆盖到每个社区和每个村,形成志愿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老人们在服务中心阅览室悠闲阅读。林漫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