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谷婷)近年来,市总工会创新工作思路,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抓手,开展“百万职工共建幸福汕头”、“百万职工促发展共圆梦”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技能竞赛,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汕头经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创新能手和劳模精英。其中获得全国、省、市荣誉的集体60个、个人217名,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正能量。
65万职工参加技能竞赛
激情与汗水在这里交织,奉献与担当在这里弘扬,开拓与创新在这里碰撞。2009年以来,针对我市特色和优势产业,各类型的劳动竞赛在我市遍地开花,多样化的技能竞赛吸引了一大批职工参与,大大激发了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手,先后共有65万名职工参与了各项比赛,取得良好成效。如在金融业举办商业服务业收银员职业技能选拔赛、银行业金融机构女职工业务技能竞赛,在教育领域开展中小学校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在医务行业开展女职工医疗护理岗位创新技能演示观摩活动等各类型的全市性劳动竞赛。
此外,深入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竞赛活动,动员职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和“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并积极组织发动全市职工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以群众文化为载体,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及“南粤幸福活动周”期间开展各类活动,让职工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厂区、进企业,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用文化的力量凝聚职工、激励职工。
形成关爱困难群体四级服务网络
关爱困难群体,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送去党政的温暖。我市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近4000万元,通过开展生活帮扶、医疗帮扶、助学帮扶、就业帮扶、法律帮扶、住房帮扶等形式服务职工15万人次,树立了工会服务职工的金字招牌。在积极推广全省工会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同时,于省内率先开展全总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计划,共计4.2万人次职工参加各类互助保障计划,赔付311例,金额达261.4万元,职工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
在加强市区(县)职工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街道(镇)和基层工会帮扶站建设,形成全覆盖四级服务网络。继续打造两节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心理辅导、工伤探视、女职工关爱行动等一系列工会工作品牌。每年主动与热心企业联合开展专题帮扶慰问活动,为困难职工、异地务工人员发放应节物品和购物卡,为就读高中的困难职工子女免费赠送报刊。联合慈善机构和热心企业开展“真情关爱、助医济困”活动,筹集资金170万元,用于对近500户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成立汕头市职工服务社会组织联合会和汕头市职工义工协会,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会建设,搭建“工会+社工+义工”三工联动服务职工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健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权益
市总工会积极参与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建议市人大就汕头经济特区职工保障立法并参加起草工作,争取省内第一个市级职工权益法规尽快出台。进一步完善区(县)以上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健全劳资矛盾调解网络,与市有关部门建立汕头市劳资矛盾调处联动机制,搭建市区两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聘任劳动争议调解员,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劳资矛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组建汕头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供法律援助。主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健全预防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等维稳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政妥善处理职工集体劳动争议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职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