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欣欣)记者从市文化馆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原位于文化馆的非遗展厅进行扩建,预计将于今年6月全面竣工对外开放,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头文化内涵,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元旦期间,部分展厅开放试展3天,今起将闭馆进一步完善。
据悉,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公布四批共4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13项入选国家级名录,排在全省前列。但我市原有的非遗展厅仅400多平方米,面积偏小、展览单一、配套简陋。
扩建后的非遗展馆位于市外马路149号市文化馆主楼二、三、四层,建筑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按照规划,二楼为静态区,主要展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民俗,三楼为动态区,展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间文学,四楼为潮剧专用展示区域,包括演示舞台。每个项目展示内容有简介、历史渊源、史料、代表性相片、实物、传承工作等内容,并将增加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努力营造一个生动、难忘的展示空间。
记者在试开放的二楼展厅看到,一入门就是一幅巨大的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布图,让参观者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一个总体了解。展厅里还摆放着英歌舞、鳌鱼舞、双咬鹅等传统舞蹈的模型,并配有详细的图文介绍。在展厅门口,还有一个小角落,展示并出售非遗衍生产品,包括潮阳剪纸套装、潮剧脸谱(可上色)、红壳桃印模、潮剧盔头等。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展厅是在元旦前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还有多处细节需要完善,元旦假期之后将会关闭,待今年6月整个非遗展馆全部建成才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