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南澳大桥建设者6年奋战在惊涛骇浪上

一线施工人员于淼:一沙一石皆有情

 

魏盼生 摄

 

  历经6年的建设,南澳大桥即将迎来试通车运营,对于奋战在大桥一线的施工人员,试通车运营又何尝不是他们值得欢欣鼓舞的大事?中交一航局南澳大桥物资管理部的于淼便是其中的一员。

  于淼是辽宁人,个子不算高,皮肤黝黑,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脸上总是挂着腼腆的笑容。于淼2006年进入中交一航局工作,2009年被派往南澳岛参加南澳大桥的建设,这一来,整整呆了六年的时间。“看着南澳大桥从无到有,一天天建成,从南澳岛上面望向大桥,心里有无限的自豪。”

  于淼负责的是大桥所有建筑材料的管理,包括提货、运输等各方面的工作,由于南澳大桥工程量的庞大,所需的建筑材料数量也是数不胜数,这个重担也就压在了于淼等7个人的身上。“我们工作量很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也经常24小时不停工作。”于淼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南澳大桥建设需求量最多的是砂石以及钢筋,在砂石这一方面,由于韩江禁止采砂,因此砂石必须从周边的潮州以及漳州两地购买,“这样一来,货源就非常紧张,必须得有一个人在那里盯着,一有货就立刻购买提取,晚一步的话就得等很久。”有一次,于淼就为了砂石而在货源地等了近半个月,在提取到砂石后,还得经过两次海运与陆运才能到达南澳岛,这样从提货到运货进岛前后就要近一个月。不仅如此,海上风大浪大,有时遇到台风天气船还得就近避风。

  说起工作期间最辛酸的事情,莫过于对家的想念。一说到家,于淼的眼中立刻噙满了泪水。他告诉记者,一年回家不过一两次,一次就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有时为了赶工期,整整一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在这里六年,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但为了工作想着南澳大桥早一点建设完就能早一点见到家人,心里就宽慰许多,可以说,家人是我这六年期间工作的最大动力。”

  随着南澳大桥的试通车运营,于淼也将离开南澳岛,此时此刻,他心里却有一些不舍,经历了六年的时光,奋战在一线,跟大桥、跟南澳也有了感情,他希望南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南澳岛民与汕头市民能真正享受到交通的便捷。

  见习记者 陈冬琪

三标段工程部部长高艳松:南北姻缘一“桥”牵

 

  对于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来说,南澳大桥是一次圆梦的历程。而对河北小伙高艳松而言,这条连接南澳岛的大桥建成,除了圆梦,也将他的心与海岛紧紧联系一起。在工地的5年时间里,他不仅升了职,还成了家,娶了一名南澳姑娘。如今,大桥通车在即,他们的孩子已经7个月大。

  2009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高艳松来到南澳大桥施工工地,成为一名现场施工人员。当时,连他自己都想不到,不久后这里会是他的第二个家。2010年某天高艳松去海边吃炒冰时,认识了从外地回汕的南澳姑娘吴洁纯,彼此一见钟情,随后一段爱情故事按着美好的结局发展。

  南澳大桥让河北小伙和南澳姑娘结缘,但之后两人交往期间,却也经常因为这座桥而无法见面。高艳松说,南澳大桥施工难度大,工作非常繁忙,尽管两人身处同一座城市,但并不是像普通情侣一样有时间独处,有一年两人前后只见了8次面。吴洁纯在市区上班,每一次高艳松都要赶在最后一班渡轮开出之前到码头搭船,隔天再乘坐第一班船回岛上班。一开始,吴洁纯的家人担心这段异地恋无法开花结果,但两人的彼此执着还是感动了家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年时间里,昔日工地上的河北小伙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项目工程部部长,而生活上,高艳松也多了一重身份——“南澳女婿”。去年6月,他和吴洁纯两人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吴洁纯还为此辞掉原来的工作,去了南澳大桥项目部做文字工作,与高艳松成为同事。今年5月,他们的孩子出世,这段因桥结缘的海岛爱情开花结果。“儿子出生后,刚巧大桥合拢期,我老公每天特别忙,有时还得通宵干活,根本没时间拍照,现在唯一的一张合照还是他去海南的前一晚才拍的。” 当记者向吴洁纯要一张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时,她说道。

  从上个月开始,高艳松已经被公司派去了海南参与新的项目。高艳松说,干工程这一行,没办法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但南澳这个让他圆梦的海岛,已经是他的第二个家乡。而吴洁纯说,“很感谢南澳大桥给予我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

  本报记者 孙欣欣 照片/吴洁纯提供

 

[1] [2] [3]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蔡英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包二奶

贺中秋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