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有两名身份特殊的工作人员——澄海蛙人王潮林和他的徒弟吴旭群。师徒俩是第二标段的配套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水下打捞工作,小至一把钥匙,大到一块钢板,只要施工过程中有什么东西掉入大海,他们二话不说就下水打捞,为大桥建设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一份特殊力量。
记者了解到,王潮林和吴旭群都是土生土长的澄海坝头人,2009年5月进驻工地,他们师徒俩凭借着对莱芜近海水况的了解,先后下水多次,从海底成功打捞出施工人员不慎掉入海中的东西。这些东西,大至厚重的钢板、钢管,小至一把小小的钥匙,师徒俩都在第一时间潜入海底,顺利打捞出水。因此,俩人也成为大桥施工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清道夫”。
“参与南澳大桥的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内陆,对大海的了解认识并不多,陆上掉入水中的东西,往往在落水的原地点就打捞不到了,而是要根据潮涌的方向作出判断,再结合经验在下游地段进行打捞方可找到。”王潮林说。
除了在大桥建设施工中担当水下打捞工作外,一生与大海打交道的王潮林,还凭借着多年对大海的独特认识和理解,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观天察海”本领:什么时候天公要变脸、哪个时候大海要起风浪……每逢天气变化,王潮林总像经验老道、嗅觉灵敏的老渔民一样,及时准确地向施工人员发出“天气预报”,让大家妥善安排施工进度。
王潮林说,作为一个本地人,能够参与大桥建设,本身是一份光荣!
本版撰文/摄影 杨立轩 蔡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