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可)当发生故障停电时,相应用户总能第一时间收到汕头供电局“98898”平台发来的信息发布,对停电时间、范围予以说明。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在2012年9月之前并无法实现。填补这一空白,依靠的便是该局基于营配信息集成的“1+3”停电应急工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的创新实践,折射出电力企业从关注电网、设备到关注客户的转变,更反映了企业管理方式上向精益化方向的转变。由此,汕头供电局也成为中国南方电网率先基于营配信息集成应用主动推送故障停电通知的企业。
汕头供电局实施客户停电应急工作机制创新实践的节点,正是2012年发生在某市的一次停电事件。当时,由于所在地的电网企业生产和客户的基本信息不完善且处于相互割裂的状况,跨专业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机制难以建立,导致停电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对外发布。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汕头供电局各级人员的思考,他们意识到,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必须从理念上实现从“关注电网安全、关注设备运行”到“关注客户,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清洁的能源服务”的转变。
营配信息集成,成为此次客户停电应急工作机制创新的切入点。在供电局的地理信息系统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变电站、10kV线路到配电变压器、再到用户,都有各自的颜色标明,点击某个设备,就能查到该设备的基本信息,站、线、变、户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营配信息集成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营销服务和配网生产信息的共享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共用的信息平台,电网恢复、客户服务和舆情引导三个专业的“隔阂”被打通,得以实现有效融合、衔接和协同。如同搭建了一个舞台,调度、生产、营销和新闻等专业系统各自“唱戏”却又有序统一,在发生较大范围停电事件时,能够共同快速反应。
在2013年粤东遭受台风“尤特”和“天兔”袭击之时,汕头供电局就在抗灾抢险工作启动了“1+3”停电应急工作机制。
对比营配信息集成应用之前,该局在应对“天兔”台风袭击时已经实现了“两个5分钟”——停电信息发布、受影响客户统计均在5分钟内完成。对重要客户实施紧急救援、恢复供电的时间缩短到20分钟。
“‘1+3”客户停电应急工作机制的创新实践,反映出汕头供电局作为电网企业的责任意识,同时也给局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汕头供电局副局长林志坚告诉记者,从关注电网、设备向关注客户的转变,调度、生产部门更加关注停电对客户的影响,营销部门进一步细分客户,完善基本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快速响应,“以客户为中心”找到落脚点;管理方式则实现了“向精益化方向的转变”,使得应急管理过程“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对此,南方电网总经理钟俊认为,汕头供电局在营配信息集成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应用越来越丰富,对各方面业务的支持也越来越有力,有效支撑了精益化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