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这句话来形容微雕艺术品再合适不过了。我市知名的民间艺术家陈建全,曾经在一根长9.6厘米的头发丝上,刻下了全文382字的《岳阳楼记》,以其“笔画清晰,气韵融和,疏密有致,于幽微处见功力”获得“基尼斯记录”。近日,陈建全又以其微雕绝技荣获了汕头市首届“优秀人才奖”的“技能大奖”。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陈建全从事微雕创作已经近30年了,牙片、发丝微雕作品堪称一绝,先后创作了牙雕折扇《孙子兵法》、牙雕紫檀宫廷扇《汉赋选》、牙雕紫檀插屏《论语》等等一批作品,在全国及省工艺美术展览屡屡获殊荣。
在陈建全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他的得意之作——牙雕折扇《唐诗三百首》,这是陈建全至今除发丝微雕之外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受好评的一件作品。该作品所以能够获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奖,不仅在于字数之多,更在于书法之工。
陈建全告诉记者,以前微雕的创作和欣赏都是在自然形态下完成,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完全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做到了神刻意雕。而今借助现代光学仪器,雕刻时一笔一划都可以了如指掌,欣赏时更是纤毫毕现。可以说现代的微雕对微雕大师的挑战是艺术而并非技能,必须以深厚的书法造诣为前提,让刻刀下的文字达到书法艺术的要求,是每一件书法微刻都必须追求的境界。
记者眼前的这幅牙雕折扇《唐诗三百首》高22.9厘米,由26片牙片折叠形成。这些牙片,上端3厘米作通雕花饰,下端1厘米也作通雕花饰,且部分被折叠复盖,能够用作微刻的空间,只有中间6厘米的部分。创作时,陈建全先将每一首诗背下来,再作一番书法构思,有时还先在宣纸上作练习,使之成竹在胸。创作时,都把每一首诗当成一件条幅,启承转合,虚实飞白,既注重独立的美感,又关照整体的和谐,着力体现书法的韵味,努力达到了书法艺术的效果。
微雕作品以书法类为多,山水画因难于刻画而创作很少,陈建全的作品两者兼有,他不仅有金石绘画的基础,还具备扎实的雕刻技巧,雕刻时,肉眼无法看清笔划,主要靠腕力和指力的触感,创作时必先打好腹稿,而后一气呵成,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这也就是“神雕意刻”了。陈建全在微雕艺术这片园地耕耘近三十载,耐得寂寞,不言放弃,对艺术执着追求,成为当今广东唯一的微雕艺术大师。
本报记者 陈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