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八旬翁30年省吃俭用书写拥军情

 

  80岁高龄的蚁钧荣仍一有空就写春联送军队。

  行进的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精彩的故事;前行的汕头,伴随着无数人的圆梦历程,而每一段圆梦的道路,都撒播着激情的阳光,历经跌宕起伏的风雨,流淌着艰辛跋涉的汗水,荡漾着春播秋收的喜悦。圆梦的故事,是最精彩动人的都市画卷,是最真实朴素的时代诗篇。

  为您讲述一个个细腻鲜活的圆梦故事,我们的记者奔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捕捉着一个个特区人追求美好人生的感人片段,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展现发展中的汕头所取得的每一分进步。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圆梦在汕头”栏目,敬请留意。

  ——编者按

  来到澄海东里蚁钧荣老人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联上“拥军爱民”四个大字;接着来到一楼的客厅,说是客厅,门上却挂着“拥军爱民图片展览室”的小牌匾。展览室四周墙壁挂满了部队赠送的锦旗、报刊杂志的相关剪报、书法爱好者的书法墨宝;而挂得最多的是各种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蚁老带着拥军群众到部队看望官兵的场景,以及到部队慰问演出的剧照等等;再看看各种锦旗的落款,几乎遍及了潮汕各地的海陆空军部队。

  这位老人,和军队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可以办起这样一个展览室呢?原来,这是一位有着深深拥军情结的老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拥军,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作经费,组织群众到军营开展拥军活动,即使如今已到了80岁高龄,这个拥军情结依然不解。他说,拥军的行动,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蚁老之所以有这么深厚的拥军情结,要追溯到解放初期,当时解放军没有自己的军营,而是分散住在农村的祠堂和居民家中,蚁老家里当时就住了一个班的战士,他记得祖母每天给战士们做饭,母亲还经常为战士们缝补衣服,这一切对蚁老的影响很深。祖母告诉过他“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祖母朴实的话语从此在他心里系下了牢固的拥军情结。

  回忆起第一次拥军的情景,80岁老人依然记忆犹新。30年前,蚁老在东里镇上开了一间瓷器店。有一天,某驻军部队采办人员来到他的店里要购买一百个盘子,一听是部队的,蚁老马上感觉特别亲切,当听说盘子每年只需用上一两次时,蚁老主动提出将盘子借给军队用。

  从此,蚁老与部队结下不解之缘。他每年都要尽自己所能,去军营拥军慰问,每次他都捎去自酿的荔枝、青梅酒和中药酒,自养的肉鸡,以及干果和瓷器,还有自己书写的春联等等。其实蚁老经济很一般,为了省下钱来拥军,他自己总是省吃俭用,家里的屋子已十分老旧也没有翻新;他多年没买过新衣服,他所穿的军装,是退伍老兵送给他的。他还经常到市场捡拾菜叶、鱼c等回家养鸡,甚至捡废品来增加收入。

  蚁老拥军上了“瘾”,一开始有很多人不理解,但在他的长年坚持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拥军的意义,受他高尚无私的精神所感动而加入了拥军的行列。他们当中有学校师生、当地干部,也有街坊邻居、文艺团体成员。大家还组成一个“拥军文工团”,所有演员都是义务参加演出,蚁老承担了所需的必要开支。每逢‘五一’‘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蚁老都会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三十年来,蚁老带领的“拥军团”走遍了潮汕各地的军营。

  如今蚁老已80岁高龄,这两年他身体已大不如前,行动不便,没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奔走各地军营慰问,也没有精力再养鸡、酿药酒送给军营官兵,但他现在一有空就会在家里写春联,每年都要写一百多幅春联送给各驻军部队;而为了筹集拥军经费,他还书写了部分春联到集市上出售。他说,虽然年纪大了,现在有点力不从心了,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起加入到拥军的行列,他深感后继有人,十分安慰。

  本报记者许玉璇 摄影报道

来源: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大款论钱-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超级招聘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