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D城黄金路段商铺频现转让潮

长平路中段一家装修豪华的商铺正撤场待转。

多个商业街都突现“转让潮”。

龙湖街成片待转的商铺。

  ●核心提示

  都说潮汕人与生俱来就有做生意的“基因”,“小小生意能发家”几乎是每个人都坚信的至理名言。然而,受铺租上涨、网购流行等冲击,近年来,许多昔日的繁华商业街却出现了一波高过一波的转让潮。许多原本满怀创业信心的小老板在交完“学费”后不得不黯然离场……

  金园路:

  “黄金旺铺”急转 一年无人敢接

  熙熙攘攘的金园路,时装店、鞋店、电讯店等林立,金秋时节也正是商铺经营者们“金九银十”的生意旺季,但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巡路发现,不少商铺在这个生意黄金时段仍然卷闸门紧闭,还没有开门揖客,还有商铺在紧闭大门上张贴着写有“转让”字样的红色街招。记者沿路算了算,整条路段张贴“急转”醒目街招的商铺约有十家。

  “每年这条路上都有商铺转让,但今年转让的似乎多一些。”一家服装店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生意难做,租金每月几千元,加上员工费用等开支,没有生意,确实难以支撑,”。经营某品牌鞋店的张先生说道。

  据了解,金园路段大多商铺租金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上万元,如果经营不起色,大半年下来亏损近十万元很正常。张先生介绍,离他店不远处有一时装店,月租金8000多元,自去年8月就挂出了转让,但10万元的转让费确实让不少意欲接手者“心虚”,结果直到今年9月租店合同到期该店也没能转租出去,“转手费”连同一年来的亏损经营,开店的商户至少亏了近20万元,在清场撤离时,神色黯然,让邻居们都觉得心酸……

  长平路:

  租金每月数万 店主“急流勇退”

  “本想赶在年底前转让,没想到都快一个月了,还是没有人接手!”长平路中段一家女装店老板庄姐指着门前的“转让”牌子无奈地说。原来庄姐在市区开服装店已十年,因为感觉中低档服装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两年前才搬到了长平路开了这家新店。因为有老客户帮衬,所以开始时人气还算可以,但第一年生意做下来庄姐却发现,虽然店面变大变漂亮了,但利润却反而比以前“缩水”了不少,因为店面租金及人工费用足足比以前翻了不止一倍。虽然此后庄姐多次尝试调整经营思路,但始终未能有什么起色,眼看租期日近,“涨租”看来也是在所难免,所以才打起了“退堂鼓”准备转手“淡出江湖”。

  记者走访了解到,像长平路这样的黄金铺王路,近来也出现一股不小的转让潮。单是金涛庄前短短几百米路段,正在转让出租的铺面就有十余家,而且大多是二三格单元相连的大铺面,许多待转铺面如今已干脆关门停业,任由各家房产中介的大幅招租广告把各个铺面贴成一个个麻花脸似的,整个路段看起来一片“死气沉沉”。

  采访中,记者随意拨打了一家待让铺面上的联系电话了解到,就这样一间90平米的铺面,月租金就要2.5万元,而且还得上交原经营者5万元的“顶手(转手)费”。费用如此高企,怪不得近年来长平路许多服装店会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挤”出了长平路,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高大上”的珠宝金店。

  龙湖街:外来工网购热 小老板“最受伤”

  龙湖街是龙湖村最为热闹的商业街,不管白天黑夜,这里基本都是人流不断。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条红火的商业街也悄然出现了生意低潮期。记者走访这条商业街发现,张挂转让的商铺有十七八家,的确让人“看走了眼”。

  服装、鞋帽、饮食店密布的龙湖街生意也遭遇“寒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该街上经营时装店的李女士为记者揭开“谜底”。原来,众所周知龙湖村是继金砂乡之后又一来汕务工外来人口租住的密集区域,自然这些南腔北调的外来工就成了龙湖街生意的主流顾客,这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小年轻”都是“潮男潮女”,山寨手机、A货玉石乃至新潮服装鞋帽,都挺适合他们胃口,这也让沿街的商铺经营者都小赚了一笔。但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网购热却让商铺们“很受伤”:外来工兄弟姐妹们直接上网购物,逛店的次数少了,商店生意自然倍受影响。正如一名经营者说的:“以往年终岁末的销售旺季如今一撞上‘双11’、‘双12’等网购节,哪还有什么‘金九银十’可言。”一方面是商业街铺租坚挺,一方面是生意日渐滑坡,小老板难以“扛下去”自然得“转让走路了”。

  宁和街:三年租金翻番 微利店铺出局

  同样,陈厝合宁和街也是一片外来务工人员捧热起来的繁华商业街,和龙湖街相比,这里的商铺转让现象并没有龙湖街密集,但也是频繁进行,而且连年上涨的租金让一些经营者不得不“急流勇退”。

  踏入宁和街,同样可以感受到该路段不乏人气,不少装修气派的沿街商铺吸引了顾客进店逛转。人气就是财气,络绎不绝的顾客人群带旺了沿街商铺的生意,但同样也增加了小老板们的经营成本。商业街成规模且经营者们都有钱赚,商铺的业主们自然也不会错失“共享胜利果实"”的良机,于是业主们都不约而同升高了商铺租金。

  “短短三年内,我租赁的商铺月租金从5000元涨到15000元,我只能走人了,”。曾在该路段经营电讯生意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据了解,像张先生这样被高租金“逼走”的小老板们在宁和街并不少见。租金连年上涨,店租就是很大的一笔支出。这几年,宁和街商铺租金“噌噌”上涨,使得不少经营者叫苦不迭,不得已将门店转手易人。宁和街一家房产中介经营者证实,这几年的该路段门面房租金涨得比较快,“价格普遍涨了三成左右。”

  对策:主动“触网” 找准定位

  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租金连年上涨和网购“强力挤兑”已成黄金旺铺转手潮的幕后“黑手”,那么,遍街的商铺又路在何方呢?走访中,记者发现贴近居民生活区的内街小巷小店生意反倒较为稳定,像梅翠街、龙华街、龙厦路一带的沿街商铺,商铺转让的现象较少。当然,记者注意到这些小店的生意多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如日杂店、粮油店、美发店等等,这些或许能给繁华商业街商家们有所启示。

  “现在也在网上注册开店聚集人气,和实体店配套尝试,效果还不错,”。长平路一家正在摸索新经营模式的服装店经营者告诉记者。也有商家建议,既然实体店成了网店的“试衣间”,那么在进货上就要找“特别”的货源,不经营那些网上的“大路货”,还是能有不少市场的,而且利润自然也会可观一些。所以,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思路确实重要,这也或许是在“低迷”市场闯出一条新路的关键。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蔡英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赌鬼阿喜

潮汕爆笑喜剧:夏雨来1(十集) 群星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