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冰
通讯员 徐睿 余秋松 陈奕佳
每逢节假日,游客会乘船到饶平县汛洲岛上去游玩。中华白海豚近年来现身汛洲岛这一消息,更是让汛洲岛名声大噪,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一睹白海豚的风采。
近日,记者坐船来到汛洲岛的“青澳篮”海域,据渔民介绍,这片海域白海豚出现的几率比较大。海水看起来很是清澈,海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但可惜的是,直至采访结束记者都没能见到白海豚的身影。曾看到白海豚的船夫郑伯告诉记者,很多年前,汛洲岛这边有不少‘白鹅’(白海豚)出现,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曾一度很难见到。不过近几年来,由于饶平海水水质得到较好的改善,白海豚的身影又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据我观察,大约有近9头白海豚在这片海域出没。它们体重大约近200斤,往往三五成群出现,一时露个小脸,一时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场面十分壮观。”郑伯说。
就汛洲岛海域重现白海豚一事,记者采访了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老师张振霞。张振霞介绍,中华白海豚因其珍贵稀有而被称为“海上大熊猫”,是中国仅存的国家一级保护鲸豚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有些出现在入海口处。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的要求很高,水质不好的海域基本无法存活。白海豚主要以鱼类为食,而人类的过度捕捞鱼类会使得白海豚的食物减少。此外,船舶的航道也会使得白海豚的家园受到干扰。
“白海豚之所以现身汛洲岛海域,主要原因是汛洲岛海域的水质好。” 汛洲村党支部书记郑伍森告诉记者,在白海豚出现的“青澳篮”海域,周围作业的鱼排很少,没有大型的捕捞作业,这既保证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白海豚不愁吃,也避免了对白海豚的直接伤害。
汛洲岛海域的水质良好,与汛洲村高度重视及保护海洋环境,全力建设无污染海洋息息相关。据统计,汛洲村每年投入10多万元,组织村两委、村民等多批次人员对汛洲岛海域沙滩垃圾进行清理工作。在严格控制生活污水排入海洋的同时,严格控制海洋捕捞作业,避免一些渔网对白海豚造成伤害。此外,还不断推进海洋周边植被保护工作、防护林种植工作。“除了村两委所作的工作外,村民具有的较高海洋保护意识,如生活垃圾不乱丢,人体排泄物不乱排进海洋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白海豚的生存环境起到保护作用。”郑伍森告诉记者,今后,他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保护着汛洲岛的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