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一块布、一根木可以用来做什么?“80末”汕头女生林孔仔和梁小笛想到的是创意设计,融合文化元素,加入生活灵感,继而制成独树一帜的设计品牌“兔屎文化”——一个源于潮汕话读音的无厘头名字。
昨天开幕的首届粤东文化创意节上,“兔屎文化”是参加“16奴仔‘创’视界展”的团队之一。白整无味、同甘共苦、一同青春……在“兔屎文化”的产品中,潮汕成语,汉字拆组等元素随处可见,而这种采用新旧结合设计的理念萌生,需从林孔仔和梁小笛的大学时期说起。
“同甘共苦”设计一举成名
远看似“”字,近看又像错别字,再认真看,原来是“同甘共苦”的组合字,字体四周,还刻有中国传统窗花设计——这是“兔屎文化”在昨天展览上的创意设计之一,也是两人创作于大学时期的一件作品。作品的来头并不简单,它曾入选香港靳埭强全球华人设计大赛。
林孔仔和梁小笛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学期间,梁小笛是林孔仔的师姐。作品“同甘共苦”的诞生,源于林孔仔的一次学期末作业。最初,这件作品只有组合字,没有其他修饰,林孔仔完成后并无信心,但科任老师看过后,却给了“你可以用这件作品赚一辈子钱”的高度评价。一次偶然机会,林孔仔结识了师姐梁小笛,得知对方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设计理念,就与师姐一起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林孔仔外向开朗,梁小笛温婉安静,两人一动一静,在一起创作时刚好互补。因此,梁小笛为这件作品提了不少意见,比如围绕字体增添传统窗花设计,融合中国元素,丰富作品内涵。
过去3年,林孔仔和梁小笛将这件作品和纸、布、木三种原材料结合,运用到包袋、手机壳、明信片等不同产品上,深受各地文艺青年的欢迎。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两人在创意市集摆摊时,设计大师靳埭强刚好也在场,他一看就认出这件曾经的参赛作品,随即在“同甘共苦”产品上写下“先苦后甜”四个大字。
“兔屎文化”融入潮汕元素
大学还未毕业时,林孔仔和梁小笛注册了属于两人的设计品牌“兔屎文化”,作品“同甘共苦”得到认同后,更坚定了她们往后要走的创意设计路。
然而,林孔仔和梁小笛读的是师范专业,两人又是在传统潮汕家庭长大,刚创业时,家里人并不支持。
“父母会觉得女孩子当老师好,收入比较稳定”,迫于家里压力,毕业后,林孔仔和梁小笛不再向家里拿一分钱。两人在广州大学城附近租房进行创作,初期资金投入较大,没有家里人的帮补,只能靠接外单和到创意市集摆摊维持生活。最潦倒时,连房租都没法准时交付。
生活的困境并没有浇灭这两名汕头女生的创作激情。她们坚持手工创作,为了省下材料费,经常到工地、旧布料市场寻找原材料。同时,又扩大创作主题,从汉字组合,到十二生肖,再到传统家乡文化,一一融入到产品中。比如,潮汕美食红桃@、黑桃@等,都可从“兔屎文化”后期的产品看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兔屎文化”的坚持和创新,慢慢得到创意市场的认可。从广州红砖厂艺墟,到深圳T街创意市集,再到香港JCCAC手作市集、澳门塔石艺墟,林孔仔和梁小笛走出广州的同时,也将“兔屎文化”的产品带到更多地方。如今,两人专门回到汕头参加首届粤东文化创意节。
林孔仔坦言,潮汕传统文化是“兔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创作元素,就连“兔屎”二字也取于潮汕话读音,意旨无厘头。
两人均希望,不久的将来,“兔屎文化”的产品能落地汕头,并得到更多潮汕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