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秋季到来,近期我市医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比平时增加约10至20%,精神卫生专家提醒市民应当心“秋郁”。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随着社会竞争与生活压力的加剧等原因,近些年来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记者从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住院患者中约有20%是抑郁症,而门诊患者中约30%患有抑郁症。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高级心理治疗师高镇松介绍说,抑郁症通常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抑郁症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刺激所引起,比如:亲人病逝、家庭变故、贫困、失恋、失业等。而内源性抑郁症则是由躯体自身因素所引起的,没有明确病因,通常与遗传因素相关。
高镇松表示,秋季是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高发季节。据介绍,抑郁症主要症状通常包括失眠、情绪低落压抑、常感觉疲劳、精力和记忆力减退、对以往感兴趣的事丧失兴趣、易伤感落泪、疏离亲友不愿与人交流、常自责自卑等,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轻生念头或行为。高镇松提醒说,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轻生行为,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及社会和谐,建议市民积极防治,出现抑郁症状最好及时就医。
病例一:
领导临退休内心失落
在某单位身居要职的市民老陈(化名)马上就要退休了,他不仅没感觉轻松,反而患上了抑郁症。原来,多年来老陈凭借自身的才干和努力,在工作上干出了不少成绩,并且当上了领导。可是,随着临近退休,工作量越来越少,而且老陈感觉以往对自己很热情的人渐渐变得“冷淡”,心里难免感到失落和难过。烦愁聚集,结果患上抑郁症。
专家支招:
老年人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内分泌会出现变化,易影响情绪,而退休给生活带来很大改变,也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容易导致抑郁症。建议这类人群要放松心态,多和同龄人或有类似境况的人交流,开拓朋友圈,培养如书法、音乐、养花等方面的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日晒光照。
病例二:
产后担忧焦灼欲轻生
刚刚生完孩子的市民小琳(化名),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快乐,就被抑郁症“缠”上。孩子的哭闹总让小琳手足无措、心烦意乱,她感到很担忧和焦虑,有时还常因孩子喂养问题与家人发生争执。最近小琳常悲伤自责,认为活着没意义,甚至想要轻生。小琳的想法吓坏了家人,赶紧陪同就医,这才知道原来是产后抑郁症在作祟。
专家支招:
随着孩子降生,产妇体内孕激素水平降低,内分泌改变,容易对产妇情绪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产妇与家人之间因为孩子产生矛盾,也会增加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建议在孕期就做好准备,排除产后顾虑和担忧;家属要对产妇多予以关心,加强照料,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一旦患病及时就医。
案例三:
“学霸”怕考砸寝食不安
学生小其(化名)是“学霸”,在班里成绩名列前矛,但近来却总是睡不着,吃不好,导致浑身无力。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其说出自己的困挠。原来,她每次考试都感觉到超大压力,每次考后都感觉不如意,再加上只顾学习,没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在学校人际关系也不好,导致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经精神科诊断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专家支招:
过于争强好胜是导致这位学生患抑郁症的主因,父母从小良性引导至关重要,同时也不能一味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兴趣爱好也很重要。
本报记者 邓丹丹 许玉璇
心理咨询师建议:
别等到需吃药才看心理医生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进行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在选择心理咨询介入时往往不够及时,有的在求助心理医生时情况已较严重,往往已需要到医院精神科寻求药物治疗。
市大雄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智雄告诉记者,目前各个年龄层出现心理问题都有各自的原因,如处于高度学习压力状态下的学生;工作压力较大的职场人士;生活单一枯燥,人际关系不良的人;成长过程中长期不被重视、缺乏关爱的子女;自我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的人;遭受重大负面生活事件打击的人等,都是发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陈智雄说,在前来咨询的患者中,不少是等到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才找心理咨询师,有的甚至已出现全身无力,行动不便的情况,此时治疗难度就变大了。他提议,市民应把心理咨询作为“心理保健”,即有小烦恼、小压力就积极找身边的人或心理咨询师协助调整,达到“治未病”的作用,即未形成精神障碍之前就把心理问题调整好。
本报记者 许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