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梅塘大东山村发展集体经济 建设富饶和谐新村居

  大东山村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全力建设美丽乡村。上图为大东山全民健身广场;下图为村民在纳凉休闲。陈启何 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来描述大东山村的秀美景象再合适不过了!渠水将清澈的榕江水送到村子,成片碧绿的稻田,两边青山植满青橄榄。如今的大东山村,正深入贯彻前不久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到该村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建设引榕干渠的石篱,护住青山绿水。

  立足实际,建设富裕村庄

  “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名村”、“揭阳市科普示范社区”……这个距离梅塘镇区尚有2.5公里的偏远村子,何以能取得如此成绩?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明道出了两个“秘密”:村子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从“农”字、“山”字做文章,建设富裕村庄;从“三大工程”着手,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村有两个特色农业:一个是长穗赤青榄,另一个是水稻和马铃薯。”张建明介绍。原来,大东山东南二面环山,山地面积达1500亩,村民广泛种植青橄榄,还与科研单位合作培养优秀品种。其中,长穗赤青榄荣获“普宁市科技一等奖”、“揭阳市科技二等奖”。“光这一品种,我们村就种植了600亩,每年能收获青橄榄6万斤。”张建明还指着村前成片稻田介绍,村里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800亩,马铃薯达250亩。这些为村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成为各种农业试验田:“广东省甘薯区域试验田”、“国家甘薯南方区域试验田”、“普宁市橄榄品种改良示范基地。”

  加大投入 ,建设美丽村庄

  “农”字、“山”字,让村民富有:“三大工程”,让村庄美丽。张建明说大东山村全力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其中,灌渠“三面光”建设就投入了80万元。记者看到,该村农田水利沟渠大多数都砌成“三面光”石篱,“目前,‘三面光’石篱化高达80%,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农田灌溉节约用水,保障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旱用水要求。”张建明介绍,大东山村还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完成自然村道、巷道水泥硬底化建设。目前,自然村道水泥硬底化100%,农户巷道水泥硬底化90%;在村的主干道、主要路口完成路灯新装改建、村道美化绿化工程。筹集了200多万元完成自来水管网建设工程,全村家家户户已用上自来水,全面提升村民用水便捷性、安全性;投入80多万元建成大东山全民健身广场,为村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记者特别注意到,大东山村还加强对村环境“脏、乱、差”的整治,严格控制向榕江水域倾倒垃圾杂物,用实际行动保护榕江水环境。该村组织3名清洁工上门收集垃圾,通过户收集、村运转,再统一由垃圾压缩站处理的方式,逐步实现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

  离开大东山村时,该村退休村干部黄伯正在村里的敬老院散步,他说:“为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环境和条件,村里投入65万元,现在老人们有了活动的好去处。”不过,在张建明看来,大东山村的建设没有止境,“我们村按照陈绿平书记在村里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召开‘两委’会议,征求党员村民意见,决定高标准实施引榕干渠石篱化工程,预计三期工程将投入资金250多万元,其中首期将投入150多万元。”

  短 评

  在发展中建设美丽乡村

  林泽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1500亩的山地,梅塘的大东山村津津有味“吃”起了青橄榄,不仅村民赚得“金山银山”,村里也护住了绿水青山,更重要的是经济基础扎实了,美丽乡村建设也获得长足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带领村民奔康致富更是大东山村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虽然靠着山,大东山村既没有过度吃山,也没有盲目丢荒,而是找准切入点,依托特色农业,脚踏实地种起青橄榄,在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中培养优秀品种,提高产量增加收益。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牵住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同时又注重科技创新,引入新品种,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经济作支撑,大东山村修灌渠、村道巷道,新装路灯、美化村道,建自来水管网、健身广场……一个个既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又得“花钱”的乡村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动工建成,大东山村在发展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相信随着引榕干渠石篱化工程的实施,该村村容村貌必将发生更加可喜的变化。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喃喃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俺乡里

潮汕故事剧:三粒娶亩(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