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让为民服务成为鲜明主题

本报记者 陈培娜     “今天,‘红帽子’又来了!”现如今,对湘桥区不少群众来说,“红帽子”们就像是身边的好朋友,既熟悉又亲切,正如帽檐下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他们当中,既有工作多年的各级领导,又有稚气未脱的年轻干部,但他们都拥有同一个标识――红帽子,他们都拥有同一个身份――党员志愿者,他们组成了13支志愿服务队,认真参与着同一个行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为群众提供环境整治、义医义诊、扶贫济困、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服务。  一抹抹闪烁在湘桥区各个角落的亮丽红色,正是我市“抓基层、促转化、强服务”党建专题月活动的生动注脚。此次活动的一大目标,便是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务实为民本领,同时通过实施“便民利民工程”,推动服务群众长效化。而随着该项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为民服务已成为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  服务重心下移――  党员进社区  事在基层办  连日来,市区奎元路正在经历“大变样”。经过一个多月来的路面改造,这条奎元社区的主干道已经告别了高压铁塔挡道、电线裸露等烦心事。“视野开阔了,道路平整了,交通也顺畅了!”每天上下班都需经过奎元路的市民郑女士由衷地感到高兴。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市委书记许光等党政领导深入奎元社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回头便促成了这桩便民利民的好事。  当前,如何走出一条服务群众的新路子,我市各地正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其中,“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已成为大趋势。     记者了解到,在潮州大地上实行多年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如今正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例如,潮安区着眼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服务内涵和服务范围进行了拓展。在凤塘镇,原来的38个代理项目增加至48个,现在,无论是户籍、计生、医保、民政,或者是国土、工商等方面的业务,都能够通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这个窗口“一站式”搞掂。在潮安基层农村,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与此同时,我市着力建立各级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湘桥区正在深入实施的省级“书记项目”――“党员社区服务积分制”活动,便是其中一大亮点。湘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邱焕华告诉记者,该活动旨在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树立“八小时内在岗努力工作、八小时外在社区无私奉献”的理念,通过以服务换积分,让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基层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党员干部在《党员社区服务积分卡》上记录的小小积分,正是他们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遴选竞岗的重要依据。”  如今,多下基层、真下基层已经成为潮州各地党员干部的共识。在潮安,党员承诺量化考评制度正在全面实施,全区党员干部认真填写“党员承诺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逾3万件;饶平县领导带头积极开展主题接待日活动,深入各自挂点村倾听群众心声,共开展活动22场次,听取意见建议215条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7个;枫溪区完善覆盖全区村(社区)为民服务代理“三级”平台,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全区32个为民服务点共代理业务近万起,办结率100%,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服务品质提升――  创新工作打响服务品牌  最近,一股清新的“春风”正持续吹向饶平县广大基层――黄冈镇上林社区党总支首创的“春风工作法”正在全县村(社区)进行推广。不久前,这套以便民、帮民、乐民为目标的社区服务体系,被定为全省10个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之一。“让服务如春风暖心”的工作理念,如今正在饶平乃至全省广为传播。  据了解,饶平现已建成10个县级春风工作站示范点,68个村级春风工作站,完善服务制度398个。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将给广大农村、社区带来新的气象。  “春风工作法”的广泛推行,正是我市各地大胆探索党建新模式,打造服务新品牌的生动实践。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深化全省首届组织工作创新项目――“一居一品”工程,引导各个社区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努力探索有效管理方法,真真正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仔细研究每一个社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各自的鲜明特色――湘桥区新合社区积极构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经常开展义诊、宣教、助残访贫等活动,是典型的“健康型”社区;布梳街社区以创设民间慈善基金、福利机构等形式,开展对老年人、弱势群体、生病群众、残疾人的“四关爱”活动,积极创建“关爱型”服务品牌……此外,一批富有“个性”的“文化型”、“平安型”、“学习型”、“环保型”、“宜商型”社区也在创建活动中各放异彩。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最终目的仍在于提升服务品质,更有效地为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据介绍,除了创新服务品牌,我市还着力创新服务团队,大力发动机关同志、医生、学者、非公企业经营者等群体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群众实际需要与志愿者职业技能紧密对接;同时积极创新服务载体,例如,湘桥区建立了13个居民事务党员代办点,选派服务意识好、责任心强、业务娴熟的党员定期驻点,为群众提供组织关系接转、政策咨询、解难帮困、事务代理等服务,有效破解群众对政府办公流程不熟悉、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  服务范围拓展――  基层党建对接经济民生  去年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给湘桥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系列助推区域扩容提质的重大项目相继在这片热土上动工建设。  加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随着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决策者前所未有的重视。从7月开始,湘桥区便紧锣密鼓地开展以“双强双赢”为主题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专题月活动。而所谓“双强双赢”,即强素质、强基础、实现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双赢。  “我们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促进区域发展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东岸征地拆迁、项目落户、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湘桥区委有关领导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湘桥区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韩江东岸首期占地150多亩的征地拆迁工作,特别是近段时间,党员干部结合专题月活动,进一步深入企业、联系群众,积极妥善做好后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如今,我市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网络正在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广大党员融入群众,开展韩江沿江整治、城市排污排涝管道疏通、防灾防疫等一件件具体工作,切实把“民生事”做成“民心事”。其中,一个个奔走在城乡各地为群众做好事谋利益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动:潮安区凤塘镇东和村村干部苏楚吟今年以来已为村民跑腿办事超过100宗,还多方奔走,为身患白血病的村民小旭申请低保户补助。小旭到广州接受手术治疗时,苏楚吟又一手包办有关的医保报销手续,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医疗救助资金,尽力为小旭一家减轻负担;古巷镇孚中村村民黄典维一家四口住在不足30平米的老屋里,结对的镇干部苏焕波得知情况后,积极为他争取宅基地,多方筹集资金,甚至找来施工队设计好图纸,准备为黄典维解决居住困难……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少群众纷纷自发行动起来,或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或为农村建设尽智出力。  看到村干部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潮安区江东镇洲东村的黄洽满老人主动承担起村里的文史工作,不仅收集材料,编写简报,还积极组建乐队,帮助管理农家书屋,为村里的文化建设发挥余热;浮洋镇井里村乡贤柯树泉斥资1500万,交由村干部主持建设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不久前,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第四督导组组长唐豪到潮安调研时,对我市干群之间的和谐氛围给予高度评价:“在这里,已经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一公里’几乎变成了‘零距离’!”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匿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电视剧:透码准准(六合彩迷)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受困平顶山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