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冰莹 见习记者 陈翊 对于卓村村的每个角落,扶贫干部杜奕齐已然非常熟悉,午饭时间走在村子的巷道上,认识他的村民大都会放下手中的碗筷,热情地招呼这位“县里来的驻村干部”:“还没吃饭么,到我家来吃吧。” 进村入户询意见 思想对接转观念 卓村村地处饶平县建饶镇,是一个贫困偏僻的小山村。2013年6月,被确定为驻村干部的杜奕齐从县民政局来到村里上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进村之后,他还是被眼前的“贫困”震住了:村道破烂,一遇上雨天便泥泞不堪;村办公址年久失修,长期破漏;生活垃圾随地堆积,大风一起,臭味扑鼻…… 随后,杜奕齐从卓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会生等人口中获悉,由于长期以来村集体收入微薄,根本无力承担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建设费用,加上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卫生意识较差,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村里的这种“落后”。 杜奕齐和帮扶单位一心想要通过修路、发展生产来改变这种“窘况”,然而,在村里转了一圈下来,杜奕齐却碰了不少“软钉子”:“一些村民想法简单,就是希望直接分钱。” 凭借多年的民政工作经验,杜奕齐很快看出贫困村民对于财富的迫切渴望,也深刻意识到要使困难群众彻底脱掉“贫困”帽子,就必须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 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单枪匹马”去做群众思想工作难度较大,杜奕齐选择先与村干部进行座谈交流,在统一了思想之后,与大家分头上门跟村民沟通,努力让村民们明白,单纯给大家“发钱”只能解一时之急,并非长久之计。要想真正脱贫,政府帮扶只是“推手”,大伙也必须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寻找脱贫出路。 落实资金整村容 项目支撑改村貌 在一番耐心细致的沟通过后,饶平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广播电视台、县电信公司、县中行、县汽车运输总公司等6个帮扶单位通过自筹和向上级要政策,先后落实了近300万元的帮扶资金。卓村村这个原本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也由此踏上了“改头换面”之路。 对于卓村村群众来说,交通难题一直是他们的一块“心病”, 杜奕齐来村里“上任”后,便帮助筹划利用财政奖补的50万元及村自筹的100万元资金对村南大道进行硬底化改造,使往日里坑洼不平的村南大道变成了4.5公里长的生态公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大家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修路的同时,帮扶单位和杜奕齐将目光对准了村环境卫生问题。因为未配套任何防护措施,且经常发生堵塞、污水外流现象,卓村村的排污沟一直为广大村民所诟病,为此,杜奕齐向帮扶单位协调争取了19万元的扶贫资金,对这条“敞开式”的排污沟进行全面改造,使其告别了过去的“臭水沟”旧貌;村委会前面的废旧水池,原来飘浮着大量垃圾杂物,在杜奕齐的重点“关注”下,也被清理改造成村的消防池,并在池中央装设了小型喷泉,成为村里一道引人注目的新风景。 当然,卓村村的改变还不止于此:长期破漏的文化室及党员活动室被修缮一新,村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鼓励茶农来抱团 多种渠道促生产 村里种茶叶的贫困户老张,因为茶园面积不大,又没茶叶加工技术,在以往与茶青收购商的“讨价还价”中经常处于下风,收入极为有限。今年来,在杜奕齐和村干部的引导帮助下,他与村民们通过村里的茶叶生产基地,卖出了12元一斤茶叶的好价钱。对比起曾经8元一斤的“低价”,原本习惯于“单兵作战”的老张颇为满意:“还是驻村干部他们想得远,抱团发展才有好出路啊。” 原来,进驻卓村村以来,杜奕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扶持,彻底改变卓村茶叶特色产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窘迫局面,使村里小而散的茶叶种植户走上“抱团发展”的致富之路。 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杜奕齐一方面在村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村民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扶持卓村村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分散的农户抱团闯市场,提高种养效益。 眼下,在老张的周围,就已经有不少村民尝到了专业合作社的甜头,种植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一些手里有了“闲钱”的村民甚至还搞起了“投资”,参股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企业。据介绍,仅坐落于卓村村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目前就已吸引了将近50户村民参股其中,实现了企业与村民的双赢。而这一切,也让不少尚未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羡慕不已,大家纷纷表示要参与抱团发展,力争早日脱贫。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杜奕齐在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卓村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得以扎实有序地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数据显示,去年,卓村村的扶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557元,比前一年增长了83.82%,村集体收入也达到3万多元,较前一年增加了1万多元,连建饶镇主要领导都竖起大拇指,赞叹“卓村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清晰,推进紧凑,成效显著。” 不过,对此杜奕齐并不满足,他表示,接下来,他还将继续扮演好“驻村干部”的角色,当好村民脱贫致富的巧“帮手”,为村民自立自强创造条件并提供帮助,使卓村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