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郎”认真听课
本报讯 记者曾漫路摄影报道:随着异地高考和异地中考政策的推进,今后随迁子女在当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义务教育、中考到高考的通道将有望畅通。在这样的背景下,今秋报读我市学校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目前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总人数近11万人,其中超6成就读于公办学校,近4成就读于民办学校。
人口密集的广厦片区,今秋迎来了入学的高峰。根据“教育创强”的有关规定,今年我市严格设定班额,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30%以上的学校,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5人。再加上适逢“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入学,小学一年新生人数迎来小高峰期。位于该片区的私立广厦学校也成为热门学校。今秋,该校迎来了250名一年级的新生,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从今年4月份开始招生,还没到5月份就全部爆满。一年级共设5个班,每班50人。全校一到九年级共有2200多人,其中本市、本省户籍占6成,外省户籍的占4成。
位于龙湖区万吉生活区的蓬鸥中学今秋迎来了416名初一级新生,全校学生共有1200名,其中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到4成多。学校介绍,由于学校毗邻万吉工业区,不少异地务工人员的孩子在万吉西小学、鸥上小学、下蓬中心小学毕业后便就近入学到蓬鸥中学。这些孩子与龙湖区户籍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条件,异地务工人员也更加安心在本辖区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完善非户籍义务教育学生入学机制,多渠道缓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如金平区为解决新增住宅多,配套建设学校少,原有学校学位紧张以及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多,就近入学需求大的问题,在今年扩大了两所小学招生规模,将杜鹃小学招生规模扩大为每级4个班;浮东小学招生规模扩至每级4个班;同时改办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将珠厦中学(初级中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将飞厦中学嘉顿校区及飞厦中学附属小学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汕头市嘉顿学校,小学阶段每级从3个班增加到4个班,初中阶段每级从6个班减少到4个班。
在我市出台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并采取措施为其就学创造条件。公办学校在完成划片招生任务后如还有剩余学位,应无条件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同时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帮助完善办学条件,逐步规范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