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榕城区共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39宗,计划建设资金3.8亿元,实际投入2.5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区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三大工程”项目96宗1.9亿元,建成42宗,在建29宗,累计投入资金1.06亿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该区提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民生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突出植绿覆绿和“六小”建设、打造“榕阴里的历史文化名城”等亮点,力争全区农村面貌“一年大变化,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将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有榕城特色的品牌。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8月26日,榕城区召开现场会部署有关工作。区直有关单位、各街道和86个农村社区负责同志等参会人员还实地参观了东阳街道蓝和社区、梅云街道潮东社区、仙桥街道西岐社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会议传达贯彻全市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现场会精神,仙桥、梅云、东阳等街道党工委书记在会上作经验介绍。市委常委、榕城区委书记刘光明会上提出,要以民生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全年力争打造示范社区达到30个以上,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意义重大,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3月21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就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做出部署安排;7月5日又召开全市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现场会,要求以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场硬仗。榕城在会上就推进植绿覆绿工作作了经验介绍。
去年以来,全区共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39宗(含在建),计划建设资金3.8亿元,实际投入2.5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区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三大工程”项目96宗1.9亿元,建成42宗,在建29宗,累计投入资金1.06亿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城乡环境是发展的窗口,更是民生的需要。城市环境好坏,群众最关注,感受最深刻。该区提出,要按照省市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集中精力、物力、人力,切实将美丽乡村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顺应广大群众美化家园、改善环境的愿望和心声,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的同时,着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凝聚民心、赢得民心。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突出植绿覆绿和“六小”建设,打造“榕阴里的历史文化名城”等亮点,将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有榕城特色的品牌。
建设美丽乡村内涵丰富,必须理清思路、彰显特色
会议提出,要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十个防止”的要求,牢牢守住“群众利益”这条底线,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发扬经验,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扎实推进,推动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坚持党政主导,群众受惠。要牢牢守住“群众利益”这条底线,坚决杜绝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坚决杜绝借工程建设加重农民负担;坚决杜绝在工程建设中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坚决杜绝不顾群众意见强行上马工程。要防止村政包办,通过民主协商、自主决策确定建设项目。要防止强拆强建。要防止面子工程。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各社区要严格按照规划推进村庄整治,确保规划执行落地、项目顺利实施。要选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社区作为样板,通过典型示范,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全区全年力争示范社区达到30个以上。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要防止千村一面、防止人文缺失,结合特色乡土文化和自然禀赋,把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挖掘出来、融入乡村建设,打造个性鲜明美丽乡村,让群众“记得住乡愁”。 要防止模仿城市、防止过度硬化。四是坚持量力而行,创新管理。要防止过度负债,控制规模,做好预算,分步实施,不能因工程建设让社区集体债台高筑。要广辟筹资渠道,大力开展农村公益事业社会捐赠活动,鼓励群众自筹,采取集资共建、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建设新家园。要防止重建轻管,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垃圾处理、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让美丽乡村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任务繁重,必须把握关键、突破重点
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差异,因村施策、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一要突出兴业强村富民。围绕建设富裕农村,全力加快新农村发展步伐。围绕全区北部“后服务”、中部“续文化”、南部“再制造”的产业布局,突出抓好城郊型农村经济、城市型特色街区经济等的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后汽车服务、文化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壮大特色产业。
二要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合理布局农村设施配套,加强水利建设,疏浚河道,注意灌排结合,提高泄洪能力。进一步完成相对集中连片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东风河等中小河流整治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做好涝区整治规划,重点做好完善梅云、仙桥、北部涝区的电排站及截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水利工程建设。
三要突出宜居环境优化。把“六小”建设作为体现“榕味”的特色项目,与植绿覆绿工作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展现“榕阴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榕城美丽乡村特色品牌。继续深入推进“清三边”、“治五乱”环境综合整治,深化PM2.5专项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四要突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压实社区“网格化”治理责任制,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坚持依法办事,推动一社区一律师顾问建设。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广“一线工作法”和“网格化监管”制度。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夯党基、为人民”主题,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群众和党同心同德,确保农村基础稳固。

榕城区组织有关单位、各街道和86个农村社区负责人参观示范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陈炳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