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暑假已近尾声。在健全孩子眼中,暑假是无比自由快乐的时光;但对于残疾青少年来说,放暑假意味着离开熟悉的教室、熟悉的伙伴,沟通交流并非他们的强项,如何在暑假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欢乐呢?近日,记者走进几个残障儿童家庭,了解这群孩子特殊的暑期生活。
对弈中寻找乐趣
炮一平六、马二进三、卒五进一……见到今年16岁的李晓雪时,她正和小伙伴对弈,在她面前,是一个盲人专用的象棋棋盘,十指摸棋,嘴里念念有词,晓雪就这样靠触感和听觉完成“排兵布阵”。
晓雪双目失明多年,与其他花季少女不同,她的暑假没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没有绚丽多姿的风景,她眼前所能感受到的,仅仅是日夜交替时微弱的光线变化。尽管如此,晓雪并未停止寻找乐趣的脚步。听广播、听书、跳舞、游泳,而更让她兴趣备至的,是那副心爱的象棋。几乎每天,晓雪都要拿出棋盘下下象棋,有时跟父亲或小伙伴切磋棋艺,有时则自己布局,细细琢磨。除此之外,她还常常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市残联盲人象棋班学习,提高棋艺。
虽然视觉世界里只有黑白,但在晓雪心中,她的暑假并不似黑白般单一枯燥。有了象棋的陪伴,暑期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充实且富有意义。
舞动快乐培养自信
每天,市残联盲童街舞教室里,总有一个男孩的身影在随着音乐摆动,他叫蔡家润,今年13岁,是盲童街舞班的新学员。这个暑假,舞蹈成了他快乐的主要源泉。
记者跟随蔡家润来到街舞教室,音乐一响,这个刚刚还是缓慢地走路,到处磕磕碰碰的男孩,就开始踏着节拍舞动,灵活的肢体,自在的舞姿,仿佛全身细胞被瞬间唤醒,活力四射。跳了好一会儿,家润才停下来,恢复缓慢的步调,走到桌前摸索水壶喝水。
“舞蹈对于我来说可能很难,但我有信心学好。”蔡家润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暑期,除了偶尔在父母的陪同下逛逛公园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窝在家里,很少有接触外界的机会。今年暑假,他报名参加了盲童街舞学习班。在这个平台上,他学习舞技,尽情释放活力,还结识了许多残疾朋友。他觉得,有了舞蹈之后,暑期变得不再那么无聊,自己也自信了不少。
母爱织就多彩暑期生活
今年7岁的自闭症儿童林博超的暑期生活同样丰富多彩。
早上9点,他来到幼儿园上暑假班,跟着老师跳跳舞,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下午放学回家,伏案写字、画画,有时还特别贴心地帮妈妈拖地、晾衣。林博超的妈妈纪女士告诉记者,对于身患自闭症的小博超来说,做什么都是看心情凭兴趣。暑假期间,他迷上了写字和画画,于是,她赶忙准备了临摹本,满足儿子的兴趣之余,又能提高认知能力和专注力。
而为了给儿子制造更多的惊喜和乐趣,纪女士还特意采购了充气小泳池、推推车、沙土等各种各样的家庭娱乐设施,将家里布置得俨然一个小型游乐园。她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自编顺口令、讲故事等方法培养儿子的语言能力。此外,纪女士还常常抽时间带博超外出,游泳、逛超市,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
暑期宅家自娱自乐
由于提供康复锻炼的机构放假停课,失去了交流玩耍空间,今年8岁的脑瘫儿童高妮最近只能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游戏就成了她暑假乐趣的寄托,不过在自娱自乐中,高妮倒也很满足,成天乐呵呵。
事实上,高妮的情况是众多脑瘫患儿暑期的一个缩影。没有专业的康复训练场地,加上生理缺陷导致的自卑心理,这类儿童不愿外出与人交流,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家里,对着电视机或自娱自乐打发时间。这样一来,父母和家人就成了孩子最大的游戏伙伴,整个暑期,脑瘫儿家庭显得尤为忙碌,因为家是这些孤独孩子暑期最大幸福和快乐。
本报记者 郑于蓝 实习生 江亭亭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