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陈小舟:醉心研究潮汕话音11调

金中老三届高校40周年聚会同班同学合影(左一)

  黝黑如渔夫的肤色、豪爽如老农的坐姿,谁都不会猜到这样一位老人与语言研究有“半毛钱”关系。而他,凭着对潮汕话声调转音的敏感,凭着对规范潮汕话的执着让他写出了《谈潮汕话的声调变化规律》的论文,其中不少见解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也引起不少讨论。他就是陈小舟,一位有着敢于挑战权威、坚持不懈研究精神的可爱老人。

  陈小舟的父亲是汕头著名的版画家陈望,但陈小舟没有子继父业,而是对声音有过耳不忘、十分敏感的禀赋。从玉雕厂退休后,他钓鱼、研究语言,过得不亦乐乎。

  青少年在潮汕四市生活定居

  语言教育奠定基础

  陈小舟告诉记者,他是金山中学老三届的毕业生,1968年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1974年回到汕头后就读于汕头地区的一所中专学校,1985年在省内读大学。由于父母工作和时代的原因,他20多岁便在潮汕四市(包括汕尾市)定居过,长期生活在潮汕各地的语言环境中。

  说起自己的求学经历,陈小舟对其中一段关于语言教育的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前期,汕头市教育局下大力气抓语言教育,规定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安排一定课时到局指定的学校中教学较好的老师课堂去听课。而陈小舟初中的班主任,在当时颇有名声,经常有许多外校语文老师来听他的课;老师要求学生对于课文做到不管生字熟字都要查字典。上课时,每篇课文学校都会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和潮汕话流利阅读,古典文学、古诗词则要求会用潮汕传统的阅读方法进行吟诵。这些经历让陈小舟在日常生活受益匪浅,他可以很容易听出一个人的口音,能具体到他来自潮汕哪个市哪个镇,有些甚至是哪个村。

  潮汕话转调复杂需有规范

  盼潮汕话教学引重视

  正是这样,陈小舟对潮汕话十分敏感,平时自己也注意收集潮汕话读音方面的资料。在他家中有很多资料,光是潮汕音字典就有好几本。而他对潮汕话转调的规律特别感兴趣,就像他在论文中写的,“在探讨潮汕话的转调问题之前首先用一个七位数的电话号码来说明潮汕话转调的复杂性。如:八七八八六○○,原声调为:八4七4八4八4六8○5○5,把其组合成八七八·八六○○时声调就变成:八8七8八4·八8六4○7○5或八8七8八4·八8六8○7○5;再把这组号码组合成八七八八·六○○或八七·八八·六○○等等组合,读起来声调都会不同,可谓千变万化,不是土生土长的人很难掌握。”

  因为这样,陈小舟对潮汕话有八个声调这一说法也觉得困惑。2009年底,他在电视上看到有节目在谈标准潮汕话的问题时,对其中一些说法非常认同,对于一些地方他却保留了自己的看法。他决定要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对标准潮汕话的理解。

  撰写的过程中,他也得到很多老文化人的帮助和指点。修修改改到了今年,他的论文才得以发表。在这篇《谈潮汕话的声调变化规律》中,陈小舟认为潮汕话读音有8个声调。在很多情况下,组成词、句后的字不读原声调而需要转调,声调也从原来单字的8声调增至11个声调,其转调规律远比普通话复杂,而且有趣。然而,决定汉字潮汕话读音转调与否的因素是语法。

  陈小舟希望潮汕话能纳入学校阅读教育,他认为潮汕话是中华民族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联系海内外潮人最重要的纽带之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应随着时代发展而有相应的规范。本报记者 赖淑英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蔡英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埋单(2013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