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池盖、缝衣针、掏耳勺什么的在这里你都可以买到。

公交站挤满拎着大袋小袋的阿婆阿伯。

早市上的东西新鲜,颇受市民喜爱。
在大多数市民的印象中,近年来随着人口东移,老市区日渐冷清萧条,但谁也没有想到,老市区的肉菜海鲜等价格却比东区市场要便宜10~20%,甚至更多。每天清晨,就有不少掌握这一“省钱秘密”的东区市民专程驾车或是乘坐公交车前往老市区“上市”,独特的购物现象让老城的清晨倍添热闹……每天清晨6时许,当不少市民还在睡梦中时,老市区双和市场蔓延到安平路的早市已经人声鼎沸,肉、菜、鱼等摊档都已经迎来了早起的顾客,询价、还价、过秤、成交。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顾客和经营者都十分熟络,一边交易一边拉家常,一名售卖家禽的摊主还冲泡着工夫茶,招呼着顾客“食茶、食茶”。一卖菜的王姐告诉记者,大伙儿买菜彼此熟悉了,每个顾客喜欢什么样的蔬菜(或是鱼、肉)、份量多少经营者都心中有底,就算老客“不开口”,经营者也会知道对方要什么蔬菜,一边寒暄一边就把交易“给办了”。走访中,记者留意到这里的菜肴售价确实便宜,还有不少摊档主是D埔、岐山的当地人,他们把自家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带来市场销售,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价格自然更便宜。像空心菜、春菜等时令蔬菜每公斤4元左右,而东区市场一般都是六七元,芥兰每公斤七八元,东区市场则在10元以上。还有消暑清热的荷花、荷叶,早市一支荷花1元、一张荷叶5角,东区市场则是4支荷花10元、一张荷叶1元。海鲜售价同样便宜不少,像“黄墙”每公斤32~36元,东区市场则是40~50元不等,蚝、薄壳、扇贝等壳类每公斤售价也都比东区市场要便宜6~10元左右。居住在海滨花园的退休教师李先生介绍,他每天清晨6时许就和老伴出门前来人民广场晨锻,然后就往安平路“上市”,早市菜肉的售价的确让李老师夫妇倍感便宜,对比以前在东区市场购物,老市区每天购物的“差价”供摩托车往返油耗还绰绰有余。像李老师一样,原来居住跃进路、现搬迁在金谷园的市民刘先生也是每天专门搭乘公交车前来老市区购物。刘先生把每天购物当成是一种体锻,更当成是一种会友。他一般购物后都会步行到“老厝”片区,走东家访西家,饮茶聊天,其乐盈盈。而公交车对老年人实施半价或免费的便民措施更是方便了东区市民专程乘车来西区购物,公交车成了“购物专线车”。每天在升平路或是外马路西的公交车站台,都可以看到提着大包小包盛满肉菜鱼的市民正在候车。家住广厦新城的市民陈女士介绍,每天她都会搭乘26路公交车来安平路早市购物,十分方便,车上有不少乘客像她一样都是专门的“上市客”,家门口的“免费公交”的确令她们的便宜购物“更给力”。安平路的灯光夜市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市区小公园兴旺的标志,现在安平路的平价“早市”又再次搅热了老市区,吸引了不少东区居民每天清晨西行“赶集”……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